2017-08-28网友分享
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大辩论态,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孤独、悲观、交往少
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躯体化症状
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症”是一过度性的,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
心境行为因素(20%):
心境抑郁,行为退缩,这些老人可能由于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振奋精神、重新设计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情感依赖因素(20%):
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
传统观念因素(20%):
传统观念冲击:部分老年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老让对儿女的情感依赖性强
养老措施因素(15%):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养老措施不完善等,许多老年人无法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
离退休后因素(15%):
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
独居增多因素(10%):
老年人独居时间增多。
减少子女离家后对家庭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出现的情感危机,就要积极防治“空巢综合症”。
未雨绸缪,正视空巢
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症”是一过度性的,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
重燃激情,找回感觉
中老年人具有怀旧、恋旧的心理特点,尘封的旧情终难忘。如王先生在空巢困扰下挣扎了很久,遵照心理治疗的要求,夫妻共同参与文娱活动,当夫妻俩卡拉OK重唱恋爱中的同一首歌时,他们唱的泪满脸心又醉,找回了当年含情脉脉的感觉。
对症下药,心病医心
预防“空巢综合症”,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赌博,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西方国家缓解中年情感危机曾出现“夫妻互换”游戏都是饮鸩止渴、非常错误的。对于“空巢综合症”,由于症状病因不同,必须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子女们要充分的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一些实事。有专家强调,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最好不要太远。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要意义的。对于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稳定并逐步提高空巢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强空巢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
(1)保证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社会分配机制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证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稳步上升。
(2)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给予老年人必要的经济支持。
(3)建立老年人财产的合法转移途径,尤其是老年人拥有的住房等不动产能够通过抵押、租借等方式转化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提供照料支持,增加照料资源,改善照料环境,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鼓励老年人再婚,排除再婚的社会和家庭干扰,使丧偶老年人得到配偶的照料和心理支持。制定政策,提供条件,鼓励空巢老年人与子女就近居住,使空巢老年人和子女能够“分而不离”。
日本大和市宣布不到70岁的人不能算老人,如果你还没到70岁这个界限的话,就不要总说自己老了,其实你还年轻得很,我们就应该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彩,年轻人可以有的活力和精神面貌,我们也一样可以拥有,只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不到70岁的我们,真的算不上是老人。
“攀比”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态,它是危及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
一名83岁的老太太因为失足掉入河内,已经是花甲年龄的老人奋不顾身的跳进河水中,将老人安全救出。幸运的是最后经过医生专业的诊断,两位老人均没有出现身体疾病症状,向89岁的徐亮大老人致敬。老人如何安度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个问题一直是社会问题,作为儿女多陪伴才是正确的爱老人方式。
今年年初,广州将在30所小学试点,让部分小学生每天坚持戴300度老花镜1小时以预防近视。此举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