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虾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2018-12-05网友分享

  婴幼儿和儿童性早熟的机理

  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的发生原因复杂,既可因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也可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所谓特发性的中枢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的病因也很多,但生殖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或肿瘤是最主要的病因。所以不要胡乱怀疑食品,先要排除这些器质性病变。

  除了疾病等原因,性早熟还可能与饮食不合理、营养过剩、能量过剩、乱吃补品有关。前面说到的性早熟孩子都吃了牛初乳,如果深究下去,也许会发现他们的营养状况太好了。临床上也确实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肥胖儿童激素水平异常的现象,甚至有的小男孩的雌激素水平胜过成年妇女。还有些家长给孩子乱吃补品,甚至是成人补品,有的所谓的保健品连“蓝帽子”都没有,吃出问题也就很正常了。

  动物性食品与性早熟

  最常见的动物食品导致性早熟的典型说法包括避孕药喂养的鳝鱼和水产、打了激素的速生鸡、催肥的猪以及上文提到的淡水养殖鱼虾[1]。关于鳝鱼喂避孕药或者激素的问题,谣传了很多年,后来人民网专门做了一期“求证”专栏进行的辟谣,结论是根本不可能喂避孕药或者激素,否则鳝鱼只会死得快。但有一点是真的,鳝鱼小时候是萝莉( 雌性),长大了就变身糕富帅(雄性),而且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关于速生鸡很多人脑补出了打激素的段子,还煞有介事的说少吃鸡翅根,因为那里是注射激素的地方。为啥一定是鸡翅根呢?莫非是小时候种牛痘种多了?要是经常做皮试、打吊针,是不是编故事的时候会说是鸡翅尖?

  实际上速生鸡属于“大快型白羽鸡”,速生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央视曝光的速生鸡是滥用抗生素,跟激素没有关系。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鸡的健康状况反而不好,和黄鳝是差不多的下场。

  排除和速生鸡类似的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因素,“催肥”的猪倒确实有可能存在激素问题,不过不是性激素,而是β受体激动剂,属于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也就是常说的瘦肉精。它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合成效率,提高饲料转化为肉的比率。

  目前我国是完全禁用,但肯定有人偷偷的违法使用,美国可以合法使用莱克多巴胺(安全性比克伦特罗高得多)。我国以前多次出现滥用瘦肉精(克伦特罗)导致的中毒,但是主要是肌肉震颤、心率异常等问题,跟性早熟是不相干的。

  如何看待性早熟患儿的增加?

  首先,现在医生经常会发现某种疾病的患者增多了,直观上感觉“出问题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有个事件也许大家还有印象:某医院挂条幅庆祝“祝贺住院病人突破4万人次”。医疗保险尤其是新农合的普及使得就医的比例增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诊断技术的提高也使得很多疾病更容易被发现,这都是表观上疾病增加的原因,比如呼声很高的甲状腺疾病就不能排除这些因素而直接认为是碘盐造成的。

  我做了一个推算。据文献报道,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是1-2人/万人,其中5-9岁女孩的发病率最高,约8人/万人。估计北京2012年出生约20万孩子,在总人口和生育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在几年后的某个时间断面,仅5-9岁的孩子就有约9×20×4=720人性早熟,这些孩子虽然会分散到不同医院,但很可能会多个医院重复就诊,然后很可能在儿童医院就会出现“平均一个月几十个性早熟孩子”。(这还不考虑异地前来就医的)

  建议

  如何规避性早熟风险?看到不少国内医生建议不要吃鸡肉、不要吃反季节蔬菜等各种不靠谱建议,也看到外国医生的一些不靠谱的建议,比如素食主义。综合来讲,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有这么几点:

  1、减少塑料制品使用。

  2、尽量不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包括牛初乳),没有“蓝帽子”标识的决不能吃。

  3、从小培养孩子谷物、蔬菜、肉蛋奶的合理搭配,不要以为高蛋白才是好食品。

  4、不要让孩子把果汁、饮料当水喝,口渴就喝白开水,避免能量摄入过多。

  5、多陪孩子玩耍、运动。

  6、家长如果有吃口服避孕药的,一定放好了,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都敢翻出来吃的。

  7、如果出现性早熟迹象,要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盲目怀疑食物引起,首先考虑是否由疾病引起。

  参考资料

  [1]吃鱼虾导致性早熟? Cola,谣言粉碎机

  [2]不明不白的“性早熟” CFSA_钟凯,果壳网

  本文来源:果壳网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
私人医生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