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毛细血管瘤治疗方法 详解毛细血管瘤的病情分类

2018-07-11网友分享

一、宝宝毛细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哪些

  1.观察

  发展较慢或静止,不影响视力或外观,可不予任何干扰,静待其自行消退。

  2.皮质类固醇疗法

  肿瘤发展较快,可口服或肿瘤内注射皮质类固醇。采用长效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40~80mg和速效的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6~12mg混合液,注射于肿瘤内,1~2次肿瘤可完全消退。用地塞米松代替倍他米松有同等疗效。口服皮质类固醇也可达到治疗肿瘤目的,但长期应用可引起全身并发症。

  3.硬化剂瘤内注射

  用于肿瘤较小的皮下病变,常采用5%鱼肝油酸钠或50 %尿素瘤内注射。也可采用瘤内注射无水酒精0.5~0.7ml于病灶中央,施行1~2次据称肿瘤可全部消退。另外,热凝也可应用,但应避免形成皮肤瘢痕。

  4.抗癌药瘤内注射

  应用平阳星4~8mg与地塞米松混合,瘤内注射,可使肿瘤消失。

  5.冷冻和激光照射

  应用于表层病变。

  6.放射治疗

  小剂量放射治疗对防止肿瘤增长,促使病变萎缩有肯定的效果。浅层病变应用软X线、深层病变应用60Co或加速器照射。

  7.手术切除

  毛细血管瘤无囊膜,与正常结构界限不清,且手术出血较多,广泛切除易损伤功能结构,除非以上方法不能实行或无效才考虑手术切除。手术要注意保留重要正常结构,如肿瘤边界未能完全切除,在手术床上冷冻可避免复发。如存在美容问题,留待以后解决,有些病例在生长过程中可自行改善外观。

二、毛细血管瘤的病情分类

  一般可以分为新生儿斑痣、葡萄酒色斑、蜘蛛形痣、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肉芽性血管瘤。其临床表现分别如下:

  新生儿斑痣

  又称橙色斑,常见于前额、上眼睑、眉间、鼻周或颈颌部。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面,轻压即可退色,随患儿生长而略增大,但颜色并不加深,大多数在数月后自行消退,毋需治疗。

  葡萄酒色斑

  多见于面部,少部分位于躯干或四肢,呈淡红至暗红色,或呈暗紫色,不高出皮面,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蜘蛛形痣

  细小如针眼,多见于面、臂、手、躯干部。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

  少部分患儿出生时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由散在红斑点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班块,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仅为极小的小红点,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块,常高出皮肤3-4毫米,鲜红色,表面呈许多颗料状,类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岁间消退。

  家庭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病变

  多见于鼻腔粘膜,其次为面、舌、唇、手指等,扩张的毛细血管主要位于真皮及粘膜下,管壁菲薄,仅有一层内皮与表皮相邻,病灶直径一般为1—3mm,不规则,平坦或隆起,红色或紫红色,加压时颜色变白。本症有显著的出血倾向,随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出血症状,如鼻衄、咯血、泌尿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等。

三、毛细血管瘤有哪些危害表现

  一、新生儿斑痣的危害

  新生儿斑痣是毛细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大部分新生儿刚开始不同部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以头面部最常见,其主要表现为面积大小不同的淡红色的斑块,红色不突出正常皮肤,和正常皮肤分界线不是特别清楚,孩子哭闹用力的时候颜色加深,按压可恢复到正常皮肤颜色,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颜色会越来越淡 。

  二、鲜红斑痣的危害

  鲜红斑痣属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常在出生时就存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能发病,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部三叉神经区,其特点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鲜红斑痣的颜色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由淡红到深红甚至暗紫色,鲜红斑痣的毛细血管扩张病变累及较深的表皮下层,因此可产生出血的丘疹,鲜红斑痣未经治疗终身不退,特别是在面部,因为影响美观,使病人产生心里烦恼和思想负担,对婴幼儿的成长心里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对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有的甚至造成性格孤癖、内向、极端等。

  三、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的危害

  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不同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瘤,在于它有完全或部分消退的特点,其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通常在出生或出生后最初几日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后数周后只有极小的红斑点,以后面积逐渐扩大,突出正常皮肤表面,鲜红色,表面高低不平,类似草莓,并因此得名。草莓状毛细血管瘤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面积大小不等,有的生长速度超过患儿的生长发育,血管瘤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多,创面难愈合,愈后留疤痕等危害。

四、毛细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方式

  1、前部脑膜膨出 眶前部脑膜膨出是由于颅前凹底部的筛板闭合不全引起的,脑膜及其包绕的脑脊液,经筛板和筛骨纸板骨孔膨出至眶缘的内上方,临床表现该处向前隆起,色略显紫红,可扪及软性肿物。患儿哭时胀大,颇似毛细血管瘤。但发展较慢,无消退倾向,常有搏动。X线检查和CT扫描均可见骨缺失;超声波显示为囊性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缺乏血流。

  2、横纹肌肉瘤 较毛细血管瘤发展快,且持续增长。早期呈现水肿、眼球突出、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眶缘扪及硬性肿物,且不可压缩,哭闹时肿物不增大。超声探查虽然也显示低反射性,但很少可压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部虽有较丰富血流,但不呈弥漫状。CT扫描可发现为实体性肿物,可有骨破坏。

  3、眶区绿色瘤 绿色瘤为白细胞浸润引起的肿块,末梢血内发现幼稚细胞,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对于鉴别诊断中发生困难,特别是位于眶内者,细针穿刺活检往往是必要的。脑膜膨出回吸脑脊液,毛细血管瘤为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而横纹肌肉瘤可见异型性细胞。

  4、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也是儿童时期发生的肿瘤,影像显示为实体性肿瘤。大范围骨破坏,肾上腺髓质内可见肿物。

大家都在看
先天免疫缺陷症状 先天免疫缺陷分类

  免疫缺陷病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他们均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或肿瘤。前者主要见于婴儿和儿童。如儿童出生后出现反复感染,就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免疫功能,确定是否有免疫缺陷。有免疫缺陷的儿童不能接种各种活疫苗,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先天免疫缺陷症状及其分类等。

宝宝打喷嚏打出黄鼻涕宝妈们该怎么办 如何预防宝宝打喷嚏打出黄鼻涕

  宝宝流鼻涕是因为寒气侵肺,导致人体自我防御的一种现象,鼻涕和汗、眼泪一样是调节体内寒热的一种方式。儿童气道短,更容易做出流鼻涕的反应,正常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流鼻涕反而是好现象,如风寒感冒高烧,此时能流鼻涕,说明病在好转。要注意的是,流鼻涕是非常正常的反应,不能一概用药,更不能用西药的抑制类感冒药,那些药只是抑制人体流鼻涕的功能,并不能排除问题,长此以往,寒气聚集体内,会不断生病,越来越弱。

两岁宝宝发烧38度怎么办 两岁宝宝发烧饮食需注意什么

  宝宝一发烧,妈妈就会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其实宝宝发烧如果不超过38.5度,妈妈可以尝试在家中为宝宝采取浸温水浴、冰敷头、多喝水等等物理降温办法。因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宝宝止泻最快的方法 中医教你8种止泻方法

新生儿因为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因此经常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家长也十分心疼宝宝,想要治疗宝宝腹泻,家长可从简单的食疗来治疗。下面小编就介绍8种中医止泻的方法。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
私人医生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