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1网友分享
1、外伤性颅内血肿均有程度不同及方式不一的外伤史。平时多为车祸撞击或坠落伤所致,亦可由爆炸、火器伤所引起,个别的慢性血肿无明显外伤史。受伤的方式与打击着力点和形成血肿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减速性损伤,血肿可发生在损伤部位,也可发生在对冲部位;加速性损伤,血肿多发生在着力点部位。
2、在正常状态下,颅腔容积等于颅内血容量、颅内脑脊液量和脑组织体积三者的总和。
3、由于颅骨缺乏伸缩性和脑组织缺乏压缩性,故维持正常颅内压时,只有颅内血容量和脑脊液量的增减能起到代偿作用。在颅腔内血肿形成的早期,机体可借颅内血管反射性收缩,使颅内血容量减少,脑脊液产生速度减慢,脑室和脑池排空,脑脊液经蛛网膜下腔加快吸收等作用,以代偿颅内血肿所占的体积。但颅腔可供代偿的容积仅为8%~10%,当血肿进一步增大,超过代偿限度,即引起颅内压增高。
(1)头痛、恶心、呕吐头部外伤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频繁时,应当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2)意识障碍进行性意识障碍为颅内血肿主要症状之一。颅内血肿出现的意识变化过程,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有密切关系。若原发性脑损伤较轻时,伤后无原发昏迷,待血肿形成后始出现意识障碍(清醒一昏迷)。原发性脑损伤略重时,则常能见到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昏迷一清醒一再昏迷)。若原发性脑损伤严重,则常表现为昏迷程度进行性加重(浅昏迷一深昏迷),或一度稍有好转以后又很快恶化(昏迷——好转——昏迷)。总之,原发性昏迷的长短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而继发性昏迷的迟早主要取决于血肿形成的速度。
(3)瞳孔改变颅内血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便可形成脑疝。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应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之一,系脑疝挤压脑干时,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压迫所致。单侧瞳孑L散大多出现在血肿的同侧,若继续发展,脑干受压更加严重,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则两侧瞳孔均散大,说明病情已进入垂危阶段。
(4)生命体征变化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时,血压随之出现代偿性增高,脉搏徐缓、充实有力,呼吸减慢、加深,血压升高和脉搏减慢常较早出现,颅后窝血肿时,则呼吸减慢较多见。
(5)神经系统体征伤后立即出现的局灶症状和体征,系原发性脑损伤的表现。单纯硬脑膜外血肿,除非压迫脑功能区,早期较少出现体征。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立即出现偏瘫等征象,是因脑挫裂伤所致。当血肿增大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时,则可出现对侧锥体束征。脑疝发展,脑干受压严重时导致去脑强直。
头部外伤后,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常形成硬膜外、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其中硬膜外血肿来势最凶,但又往往延误诊断,伤员非死即残,因此,在意外事故日见增多的现实情况下,要学会识别颅内血肿。
1、头部有外伤史:伤情可轻可重,有些伤势很重,但不一定有血肿,有的当时很轻,后来却形成较大血肿,因此只要有头部外伤,就要严密观察,二十小时内出现血肿机会最多,三天后才算比较放心。
2、头痛、呕吐:是血肿形成增大,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症状,头痛为胀痛,呕吐为喷射性,与饮食无关。
3、烦躁或嗜睡:这对观察儿童伤情尤为重要,如果伤后由安静转为烦躁不安或嗜睡,唤醒后片刻又睡去,常意味着昏迷即将到来。
4、意识障碍:多在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神志不清或朦胧,很快清醒后,没有任何症状,数小时后,又出现意识障碍不清,这种昏迷──中间清醒──二次昏迷的规律表现,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特征。也有无早期昏迷的,只有迟发昏迷者,不容忽视。
5、定侧定位体征:一侧肢体无力、感觉迟钝、眼闭不严、嘴歪、以及癫痫发作等,可分析损伤或血肿的位置,家属发现这些早期表现对医生诊断大有帮助,因晚期已不明显。脑疝表现:如在昏迷加深时又出现瞳孔一侧大一侧小,或呼吸不规律,表明有脑疝形成,病人危在旦夕,必需立即手术救治。头部外伤后严密观察是头等重要的。发现颅内血肿,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如果误诊或没有及时治疗,后果就难以估量。
1、硬脑膜外血肿
(1)、手术治疗可根据CT所见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妥善止血。血肿清除后,如硬脑膜张力高或疑有硬膜下血肿时,应切开硬膜探查。对少数病情危急,来不及做CT等检查者,应直接手术钻孔探查,再扩大成骨窗清除血肿。
(2)、非手术治疗凡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cT所示血肿量少于30rnl,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0cm者,可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前提下,采用非手术治疗。
硬脑膜外血肿在颅内血肿中疗效最好,目前死亡率已降至10%左右。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诊治延误,脑疝已久,脑干发生不可逆损害;
②、血肿清除不彻底或止血不善,术后再度形成血肿;
③、遗漏其他部位血肿;
④、并发严重脑损伤或其他合并伤。
2、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原则与硬脑膜外血肿相仿。需要强调的是,硬脑膜外血肿多见于着力部位,而硬脑膜下血肿既可见于着力部位,也可见于对冲部位。所以,如果因病情危急或条件所限,术前未做cT确定血肿部位而只能施行探查时,着力部位和对冲部位均应钻孔,尤其是额、颞极及其底部,是硬脑膜下血肿的最常见部位。此外,此类血肿大多伴有脑挫裂伤,术后应加强相应的处理。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不如硬脑膜外血肿,因为前者大多伴有较严重的脑损伤。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脑水肿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案,但是脑水肿的类型不一样,自然所对应的治疗选择也是有所区别的。而具体脑水肿可以不做手术吗?下面将会针对脑水肿的治疗工作来进行讲解,希望对各位脑水肿患者有所帮助,要重视疾病的治疗选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那么,脑水肿手术能不做吗?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主要分为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确失体征的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颅内出血(ICH)又称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系因脑血管破裂使血液外溢至颅腔所致。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ICH可分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出血等。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小儿颅内出血,其临床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但预后则视不同病因而有很大差异,且诊断与治疗是否及时也是直接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下面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