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发烧是癌症吗 癌症有哪些症状

2018-11-01网友分享

一、莫名其妙发烧是癌症吗

  发烧是人体在对抗病原体入侵时的一种常见反应。普通的发烧一般很容易恢复,但如果是由于癌症引起的发热就很难消退了。比如说白血病引起的发烧就很一般的高烧有很大的不一样,白血病引起的发烧会出现反复发作的高热,出血,贫血,体重迅速减轻等症状。患者发烧以后一般脸色异常苍白,身体疲乏无力,活动后气喘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白细胞出现异常,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病原体入侵导致的。除此之外,如果患了肺癌,淋巴瘤等疾病的话也会经常发烧,很难控制,因此大家在出现了莫名其妙发烧的症状以后一定要警惕。

  癌症的一般症状

  1、频繁发烧或感染

  如果有人老是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可能是患了淋巴癌等癌性。白血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反复感染,疲劳,疼痛等类似于流感的症状。

  2、不明原因消瘦

  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的话,可能预示着癌症的发生。突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中最为常见,肝癌和肠癌患者也会突然出现体重下降的症状。如果平时没有运动或者减肥,体重却莫名其妙下降10%的话,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

  3、体虚乏力

  许多癌症都会出现体虚乏力的症状。如果平时睡眠特别充足,却感觉到身体特别虚弱,容易疲劳的话,就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4、慢性咳嗽和胸痛

  白血病和肺癌都会出现类似于慢性咳嗽和支气管炎的症状。患者胸口的疼痛还会向肩部,臂部蔓延。如果患者慢性咳嗽和胸痛的症状已经超过了6个星期,就应该警惕食管癌,肺癌,甲状腺癌等疾病的发生。

  5、喘息或气短

  如果患者出现了剧烈并且比较明显的气喘症状,就可能是患了肺癌等疾病,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老是莫名其妙发高烧,且持续的时间很长的话,就要警惕是患了某种癌症导致的。癌症还会导致患者出现频繁发烧,感染,不明原因消瘦,胸痛等症状。出现以上症状以后,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二、怎么才能预防癌症的伤害

  最好能够定期做个身体检查

  对于那些喜欢抽烟喝酒的男人来说,做个体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有着很长的吸烟史,或者长时间接触一些放射性的物质或者污染严重的地方,或者一些本身就患有癌症的家族遗传病史的男人,定期做个体检就意味着能够定期帮你的身体站岗放哨,及时发现一些不利的因素。

  生活中要减少一些塑料制品的使用

  塑料袋可以说是买菜购物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它到底有没有毒,就随便拿来装一些冷的热的混杂的食物,因此要减少使用。要是想要清楚它到底有没有毒,可以尝试将它放入水中,如果不会浮上来的就是没有毒性的。

  不要频繁的晒太阳

  寒冷的冬季,暖暖的阳光确实是可以帮助我们赶走不少的寒气,但是对于一些体质本就虚弱的人或者一些儿童来说,如果晒太阳过度,是会加速皮肤的老化,长斑的概率是会增加,而且患上癌症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

  能够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的污染更是不容小觑,如果装修材料没选对,你的身体就很危险,等于你每天都在接受有害物质的侵扰。再加上没有适当开窗透风的话,一些生活用品产生的有害病菌是会顺着你的呼吸进入你的体内,从而诱发一些癌症。因此最好是能够常常开窗通风,为自己换点新鲜的空气。

  拒绝不良的习惯

  三餐最好是要吃的健康,吃的正常,虽然偶尔一两次烧烤火锅等重口味的饮食可以解馋,对身体也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最好还是要少吃,烟酒更是要少碰。要多吃点蔬菜水果,但是切忌吃的时候,一定要洗干净,当心一些药物的残余留在上面。一些食物如果发霉发黑了,最好是要放弃了,不要因为省一点钱,就让自己的健康受伤。

  如果在生活中能够养成比较好的习惯的话,再加上适当的锻炼,身体就会比较健康,疾病也会比较少。

三、癌症的六大误区

  误区1:癌症不可预防

  许多人认为,癌症防不胜防,不知生活中该注意哪些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恶性肿瘤可预防,1/3可治疗,1/3可治愈,预防癌症的主动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指出,防癌最简单方法是多吃果蔬,可减少20%患癌几率,并建议民众每日至少吃5份蔬果(1份约85克)、减少动物性脂肪摄入、保持标准体重、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戒烟限酒。只要坚守“预防重于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已知的癌症危险因素,再加上定期筛检的第二道防线,远离癌症并不难。

  误传2:癌症可以自然治愈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某些癌症的确可以预防和治愈,如宫颈癌、乳腺癌等。然而,对于那些神奇的自然疗法和奇迹般的疗法,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来支持它们。关键在于尽早采取正确的医疗手段。

  误区3:胸大易患乳腺癌

  “乳房大易患乳腺癌”也是不少人的误区,但事实上,这并不科学。

  乳房大不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家族史才是,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等。门诊常发现,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是摸到硬块或穿内衣时感觉疼痛才来就诊,这时癌症多处于2期以后,可能需要切除乳房。若能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0至1期病例5年存活率高达95%。建议超过45岁的女性最好每月自查乳房,每年定期体检,如有家族史,筛检年龄要提前至40岁。

  误区4:癌症晚期就没救了

  大多数癌症患者最怕听到自己已是晚期,癌细胞从原发部位转移到肝、肺、骨等部位。调查发现,46%的50~59岁受访者认为癌症晚期没得救。

  即使癌症发生转移,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随着医学的进步,部分癌症即使发现时已是晚期,仍可治愈,比如淋巴瘤和睾丸癌的治疗效果就不错。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突破,即使晚期肺癌、乳腺癌等也能得到较好控制,存活期可延长几个月,甚至几年。只要遵医嘱进行治疗,有希望长时间“带瘤生存”。

  误区5:肿瘤有传染性

  肿瘤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只是某些肿瘤的发生是与病毒有关,且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在人人之间传播。如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HPV(人乳头瘤病毒)、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导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也就是说是导致特定肿瘤的病毒具有传染性。因此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被致癌病毒感染,对于预防肿瘤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误区6: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因为治疗癌症不仅是医生的事,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四、哪些癌症容易遗传给下一代

  1、乳腺癌: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股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

  2、鼻咽癌: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

  3、肝癌: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以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4、肠癌: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如果家里有一位直系亲属患家族性肠息肉病,那么家人就必须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5、胃癌:胃癌的出现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两代人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能是遗传性胃癌。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上面5种癌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你家族中的某些成员患有肝癌、乳腺癌、鼻咽癌、胃癌、肠癌,那么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免诱发你体内的癌症基因。

大家都在看
狂犬病啥症状 5大原因导致狂犬病发作

在生活中有不少的人养宠物,其中养狗是最为常见的。有些人养狗的兴趣过去之后就会将狗抛弃,因此社会中出现了不少的流浪狗。我们最怕的就是被咬了,特别的流浪狗没有护理,容易被病毒找上,一旦被咬就有患病的风险。其实我们担心被咬就是害怕狂犬病找上门。那么你知道狂犬病有啥症状吗?

家养的狗咬了会狂犬病吗 狂犬病可以治好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宠物猫、宠物狗、宠物鼠,在这我劝各位铲屎官一定要定期的给家里狗子打好预防针,防止被咬后得狂犬病,到时候你就不是“你”了。被自己家狗咬出血了怎么办呢?养狗人难免会被自家的狗狗咬伤,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下面就具体看看详细的处理办法。

注射狂犬疫苗后注意事项 狂犬疫苗要打几针

我国每年需要接种狂犬疫苗的人不在少数。狂犬病是当年社会少见的不治之症,一旦狂犬病毒在体内爆发,患者会在短期内伤人,死亡。狂犬病毒寄居在猫狗等动物的体内,一旦被咬伤后者抓伤一定要及时注射疫苗,那么打了狂犬疫苗要注意什么?注射后需要注意事项有哪些?

缺少维生素e的症状 补充维生素e的食物

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按物种变化很大。缺乏可引起生殖障碍;肌肉,肝脏,骨髓和脑功能异常;红细胞溶血;胚胎发生缺陷;以及渗出性素质,这是一种毛细血管渗透性障碍,可以产生骨骼肌萎缩,在某些物种,伴有心肌病损。对无脂肪吸收不良维生素E缺乏的遗传型病人,大剂量的α-生育酚(每天100~200IU)可改善缺乏并能防止神经病的后遗症。下面介绍一下缺少维生素e的症状。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
私人医生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