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3网友分享
五塔标行军散是肚泻腹绞,肚痛腹胀,胃寒吐酸,寒痰咳嗽,山风瘴气,眩车晕船小孩是可以吃的,每次服一茶勺,小儿减半用温水冲服。
腹泻记住4种常用药
1.口服补液盐
对于口服依从性较好的患儿可以直接使用口服补液盐,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口服补液盐2和口服补液盐3两种产品。如果用的是口服补液盐2,每袋要溶解于500ml的温水中,如果使用的是口服补液盐3,那么每袋溶解于250ml的温水中即可。口服补液盐要少量多次地喂给患儿,不要一下全部喝下去。水温一般控制在40℃以下为宜。
2.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是患儿腹泻的常用药物,此药需与其他药物至少间隔1小时使用,以免本药对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了其他药物的作用。
3.益生菌
益生菌是腹泻患儿使用抗生素、蒙脱石散后的最后一道“法器”,它可以整理肠道菌群,把肠道恢复到正常菌群的状态,既可以发挥其消化的能力,也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外敌”。
4、思密达
思密达可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主要用于急慢性腹泻,对儿童急性腹泻效果较好。
特别强调一下,如果经诊断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蒙脱石散和益生菌,一定要先用抗菌药,一小时后再使用蒙脱石散,再过一小时后才能服用益生菌。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种药的作用,以期降低每种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易蒙停(洛哌丁胺):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其作用强烈,强度比吗啡大。能直接作用于肠壁,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和收缩,使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能迅速止泻,并很快消除不适感。但用于低龄儿童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如我国易蒙停使用说明书中就规定:5岁以下儿童禁用。
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又慢性肠炎的治疗。该药每片含盐酸地芬诺2.5毫克、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诺酯对肠道作用类似吗啡,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死亡病例集中于小于两岁的婴幼儿),又因该药小儿用药剂量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两岁以下婴儿禁用,两岁以上小儿应慎重使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氟哌酸(诺氟沙星):对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等所致的胃肠炎、菌痢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为人们熟知。但因该药及其同类(喹诺酮类)药物有引起骨病变的可能,因此,12岁以下小儿不宜选用。
四环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治疗感染性腹泻具有一定疗效。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较严重,有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等对四环素类的耐药菌株已占50%~90%以上,因此疗效有所降低。而8岁以下小儿应用四环素及同类药物如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等可致恒齿感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而且长期使用对肝脏有损害。因此8岁以下的小儿应避免应用此类药物。
药用炭:药用炭为吸附药,用于胀气及消化不良性腹泻。能吸附导致腹泻及腹部不适的多种有毒与无毒刺激物,减轻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蠕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由于该药吸附作用强助无选择性,对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生长活性均有影响,长期应用可影响肠道的营养吸收,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小儿腹泻或腹胀。
1、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时机体不仅不能有效地从食物中吸收水份和电解质,而且还会以肠液的形式将它们进一步丢失。所以腹泻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水份和电解质的话,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其中,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它们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还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例如低钾可引起顽固性的腹胀,低钙可引起手足抽搦或惊厥。
2、病毒性心肌炎:它发生在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之后,腹泻使患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病毒就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此病的患儿会有胸闷、胸痛、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重症患儿会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肠套叠: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肠腔内。腹泻和伴随它的病毒感染是引起肠套叠的主要原因,应当引起警惕。
4、营养不良:多发生在迁延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之后。营养不良会使患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易继发各种感染,如鹅口疮、支气管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而且腹泻迁延不愈还会加重营养不良,造成恶性循环。
建议对腹泻这种疾病有所了解,并且重视腹泻疾病,在出现腹泻之后,要及时正规治疗,腹泻非疾病因素而导致的话,也是比较容易治愈的疾病之一,但一定要注意警惕腹泻复发的可能性。
误区一:宝宝拉稀,就一定是病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尤其是小婴儿,非“病”的腹泻现象是不少见的。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也比较稀,这不是腹泻。若乳母的饮食有所改变,比如吃了凉的或油腻的食品、啤酒等,或母亲外出回来后马上给孩子喂奶,这样那样的原因可导致孩子的大便出现改变,不要马上就认为孩子腹泻了,立刻就吃药、打针,要等一等,看一看,是否由母乳造成的,或许拉一次两次就很快好转了。此外,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儿的大便可能变得发稀、发绿,有奶瓣,次数偏多,这不是腹泻病,可能是对新的辅食不适应。减少辅食量或停止添加,会很快好转的。
误区二:治疗腹泻,最重要的是吃药打针
医学观察:因为宝宝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饮食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总而言之,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所以父母的家庭和饮食护理最重要。
误区三:宝宝一拉稀,父母就立即自行给药
医学观察: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腹泻,马上会使用药物,这些药物来自:上次腹泻时没有吃完的药物;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药店的推荐自行购药等。不恰当的医药处理导致频繁更换药物和人为的药物耐受。事实上,每一次腹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都可能不同,父母是没有能力总结和辨别的。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而且,不要仅仅盯住止泻药,换了一种又一种,白白花钱,孩子受罪。泻是结果,不是病因,所以应治本,不是仅仅止泻。
误区四:拉稀是病从口入,限制饮食就天经地义了
医学观察:婴幼儿腹泻不提倡限制食量,更不能限制饮水。婴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大脑的快速生长阶段,腹泻的孩子已经丢失了养分,再禁食禁水岂不是雪上加霜。许多腹泻孩子往往由于处理不当,导致“饥饿性 腹泻”的发生。腹泻就是这样造成迁延的。
误区五:习惯叫肠炎,既然有“炎”就应该吃抗菌素
医学观察:这就是滥用抗菌素典型的代表。乱用抗生素治疗婴儿腹泻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婴儿肠道内非致病菌群数目少,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菌群系统,肠道内环境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因素破坏,一旦内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所以,只有经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才需要抗菌素,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六:宝宝高烧急死人,拉稀跑肚小毛病
医学观察:父母可不要小瞧几泡稀,其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而电解质是维系人体血浆容量必不可少的,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物质基础,水对人体的作用就更重要了,婴幼儿严重脱水可导致生命危险。相反,高烧是婴幼儿对抗疾病的一种机制,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可怕。
误区七:腹泻病治疗都是一样的
医学观察: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细菌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感染性腹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秋季腹泻。广义的婴幼儿腹泻病还包括:饥饿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乳糖不耐受性腹泻以及肠道易激惹综合征等。它们都各自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家长们可不要混淆了哦!
小孩在生活中很难避免不受到惊吓,那么一般小孩受到惊吓后家长应该怎么办,如何处理才能更好的安抚小孩,以下将介绍如何安抚小孩以及哪些情况小孩易受惊吓.如果婴幼儿受到惊吓的,则会大哭大闹,夜不能寐,影响睡眠质量,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那么孩子受到惊吓后,妈妈们要怎么做呢?
新生儿溶血症也被称为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当母亲与孩子血型不相容时,这一病症就会随之发生。那么,新生儿溶血换血需要多少钱?一起来了解下相关的知识吧。
太多家长因小儿出疹而惊慌,以致造成过度治疗。各种出疹病症表现略有不同,家长应帮助患儿对症治疗。在孩子出疹子的时候,不但要及时的治疗,家长还要精心的护理,否则很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下面介绍一下小儿疹子的症状和治疗。
预防针是每一个宝宝都要进行的一个流程,这也是保护宝宝健康的一项措施。也有一些宝宝在打完预防针之后会有一些副作用,可能是因为体质的原因,宝宝在进行完疫苗之后会有一个发烧的情况,那么打完预防针隔天发烧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