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7网友分享
1.日光长期暴晒
1948年Blum证明致癌射线是太阳光谱中波长为290~320mm的部分。日光中的紫外线侵害人体,导致细胞内DNA损伤和其修复能力的破坏而致皮肤癌。皮肤内的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这就是白色人种易受紫外线损伤而好发皮肤癌的原因,而他们喜欢日光浴的习惯,也是造成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地球上空臭氧层变薄,形成臭氧洞,导致过多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皮肤癌患者的增加。
2.放射线过量照射 在慢性皮炎的基础上,如受到过量的放射线照射,亦可使皮肤发生癌变。长期与放射线接触的工作人员,如缺乏保护措施,亦可以诱发皮肤癌症。
3.化学物质刺激 某些化学物质如砷、沥青等可致皮肤鳞癌。与沥青接触的工人皮肤鳞癌的发病数比一般工人高出12倍左右如沥青、煤焦油、石蜡、含有砷剂的化合物等均有致癌性,特别是导致鳞癌。
4.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变
某些慢性皮肤病,如寻常狼疮、红斑狼疮、黏膜白斑、慢性溃疡或窦道、烧伤瘢痕、射线皮炎、慢性肉芽肿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慢性骨髓炎、萎缩硬化性苔藓等均可诱发或继发鳞癌。
5.人类乳头瘤病毒 人类乳头瘤病毒,特别是16,18,30和33型;免疫抑制、器官移植亦为诱发的重要因素。
6.遗传因素
遗传亦为重要的发病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如色素性干皮病、白化病等有色人种鳞癌的发病数比白种人发病率高。国内孙绍谦等1956年报道191例皮肤癌,其中,鳞癌占78.5%,而德国Bosenberg
1953年报道133例皮肤癌中鳞癌仅占15%。
1、结节溃疡型:
初起是表皮出现一个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蜡样小结节,质地相当硬,表面有少数扩张的毛细血管,略高出于皮肤表面,或仅似红斑而并不隆起,或略呈结节状,表面的皮肤轻度向下凹陷。结节可逐渐扩大或新的皮损出现,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蜡样光泽的盘形斑块,中央往往结成棕色、黄褐色或暗灰色瘢,继而痂下发生溃疡,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溃疡,大小如指戒或铜钱不等,溃疡边缘坚实及卷起,往往呈半透明状并凹凸不平,周围皮肤无炎症,底部呈珍珠样或蜡样外观,有时损害表面完全为痂所覆盖。
鳞状细胞癌溃疡缓慢向四周及深部扩展,如鼠咬状,形成基底细胞癌的一种典型临床形态,故名为侵蚀性溃疡,溃疡可部分愈合而发生瘢痕,亦可扩展至皮下组织甚至软骨及骨骼。各种组织可被摧毁而成深坑状。发生于面部能破坏鼻、耳、眼眶及上颌窦等部位的软骨和骨组织,引起出血或颅内侵犯或毁形。
2、色素型:
结节较平而浅,损害与结节溃疡型相同。由于含有较多色素,损害边缘除有珍珠色光泽外,还有点状或医院状暗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中央部位亦可见有色素沉着,揭痂容易出血,痂下可呈暗棕色甚至炭黑色颗粒,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容易误诊。
3、硬斑状或纤维化型:
常见于头颈部,为坚硬淡黄色或黄白色斑块,略微隆起,边界不清,似硬斑病样,可长期保持完整,最后发生溃破。
4、浅表型:
皮损表浅,多发生于躯干,呈一片或数片浸润性红斑,表面脱屑或结痂,边缘或整个皮损稍隆起,至少有一部分边缘呈细小珍珠样或线条样堤状。本型最后可纤维化。类似银屑病、湿疹或脂溢性皮炎。基底细胞癌损害发展缓慢,一般极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也无远处转移。
可以化疗,具体治疗方法视情况而定:
早期诊断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应彻底,以免发生转移。可根据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案,包括Mohs显微外科、放射疗法、电干燥疗法、光动力疗法、β萝卜素、干扰素和损害内注射氟尿嘧啶、肾上腺素凝胶或博来霉素等。已经转移或晚期患者,可试用顺铂(cisplatin),多柔比星(阿霉素)或博来霉素(bleomycin)治疗。由于鳞状细胞癌有转移性,危及生命,因之治疗必须彻底。治疗方法较多,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仍以早期手术切除效果较好。
1.手术治疗 头皮鳞癌宜采用一次手术切除。对于病损较小、分化良好的肿瘤应首选手术切除,一期缝合。病损范围较大者,切后应做皮瓣转移或植皮术。切除时至少应包括周围0.5~1.0cm的正常皮肤,应深达皮下脂肪层或筋膜层,原则是尽可能作广泛根治。未侵及颅骨者,作头皮全层切除,已侵犯颅骨者应切除颅骨并扩大到正常颅骨1cm,若已累及板障和内板,则切除范围还应更大些。缺损颅骨范围不大者,一般不作修补。头皮作松解转移皮瓣缝合,缺损较大者作植皮术。切除组织应做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切除干净。如果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一般不做预防性淋巴结切除。此法能较彻底地一次切除癌肿,创面愈合快。缺点是,对发生在暴露部位或较大的癌肿经切除后,瘢痕常会影响美容和功能。
晚期鳞癌,有较深浸润或已发现有淋巴转移时,除广泛彻底切除局部病灶外,还需作区域性淋巴清扫术。手术前后还应考虑采用全身性化疗,或区域性灌注法化疗。
2.淋巴结清扫 鳞癌手术切除后的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ERND)很难决定。如下唇部鳞癌,在扪出有淋巴结组,和未能扪出淋巴结而进行预防性清扫组比较时,二组无显著区别。故此,预防性清扫不是最必需的选择,而应依据患者的年龄、癌的发生部位、浸润程度和癌细胞分化程度作出最佳决策。
3.放射治疗 凡不适宜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者,可选用X线或镭γ线治疗。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手术禁忌证者、发生在瘢痕组织上或血液供给不足部位的癌肿、少结缔组织 (如外耳、手指等) 部位的癌肿,或癌已侵犯软骨或骨骼(如在头皮或耳郭),或转移到淋巴结的癌肿。
(1)X线治疗:根据病灶大小、深浅来决定剂量与疗程,分区治疗比较安全,大多不影响外观和功能。小于2cm并相当浅的病灶可采用2~3周短疗程的接触分区治疗;直径小于5cm而厚度不超过0.5cm的采用中度X线、2~3周或3~5周的长疗程分区治疗;大于以上面积或超过以上厚度的病灶采用深度X线、3~5周的分区疗法。接触治疗用50kV;中度X线治疗用120~140kV;深度X线治疗用160~180kV。分区治疗按以上条件给予2、3、4Gy,少数为5Gy。总剂量为45~60Gy。
(2)镭治疗:同X线治疗。虽较X线治疗操作繁琐,但对某些特殊部位如手背或足部等则有其优越性。
4.药物化疗
(1)局部用药:河南省有以皮癌净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皮肤癌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报导。也有外用三氯醋酸、足叶草脂或氟尿嘧啶软膏者,但因其可靠性不易掌握,容易复发。
(2)全身用药:肌肉或静脉注射博来霉素(争光霉素),1次/d,每次15mg,总量为600~900mg。对于已有转移的鳞状细胞癌以顺铂、多柔比星(阿霉素)联合治疗效果最好。全身用药反应较大,故作为辅助治疗。
5.刮除及电干燥术 适用于分化良好、瘤体较小者。治愈率与手术者的经验和技术有关。
6.冷冻治疗 利用液氮等接触皮损,使瘤组织冻融而发生破坏。本法不用麻醉,操作简便,有报告治愈率可达80%以上。但冷冻后皮损处多发生水肿,愈合较慢。
7.激光治疗 适用于小而浅表病灶。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束的高温破坏肿瘤组织,仅用于老年体衰,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
近年来应用激光和血卟啉衍生物相结合来诊断和治疗鳞癌,取得了较好疗效。它是将此种光敏剂(HpD)注入人体后,借助于一定波长的激光去活化光敏剂,使它产生光动力反应,以达到确定肿瘤部位和消灭癌瘤的目的。
8 .Mohs外科手术 适用于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的皮损。复发率低。本法在国外已较广泛采用,但因费时费力,在我国尚未被普遍采用。
通常采用Broders提出的未分化癌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将鳞癌分为Ⅳ级,但须结合癌细胞的非典型程度与损害的侵袭程度进行分级。
1、Ⅰ级鳞癌:
其中所含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低于25%,癌组织向真皮侵犯,不超过汗腺水平,癌细胞团块边缘在一些部位可见基底细胞排列尚完整,而在另一些部位则排列紊乱,甚至没有基底细胞。此时癌细胞与周围的间质无明显分界,癌组织的细胞排列不规则,大小不等,有不少角珠。有的中心部位已完全角化,有的仅部分角化。在癌组织周围的真皮内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特别在形成溃疡时更为明显。Ⅰ级鳞癌一般不发生转移。
2、Ⅱ级鳞癌:
癌组织向下侵犯,达到真皮深层。癌细胞团块与周围间质的境界不清,非典型鳞状细胞较I级为多,约25%~50%,角化情况轻,仅有少数角珠,其中心多见角化不全。周围的炎症反应较Ⅰ级为轻。
3、Ⅲ级鳞癌:
有大量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约50%~70%,角化情况不明显,或根本见不到。不见角珠,可见个别角化不良细胞。胞核不典型,有丝分裂象显著,周围炎症不明显,说明组织对癌细胞的反应已不强。
4、Ⅳ级鳞癌:
几乎整个癌组织的细胞均为非典型鳞状细胞,且无细胞间桥。有丝分裂象多,已完全看不到角化情况,如癌细胞呈梭形时,常呈旋涡状排列。此时鳞癌已很难与肉瘤鉴别。
直肠管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的性质和部位而异。那么,直肠管状腺瘤严重吗,接下来一起来看下。
化疗是指将化疗药物通过静脉注入到人体当中,以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性较大,所以不少患者在化疗时会感觉血管疼痛,亦或是出现局部肿胀等情况,若患者的血管条件不佳,还很容易出现渗药等情况,随着医学的发展,埋管已应用到化疗过程中,不少患者想知道化疗必须埋管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既然有些食物可以改善囊肿,当然也会有些食物导致囊肿更严重,所以有些食物是囊肿患者不能吃的。下文就给大家介绍囊肿患者不能吃的食物。
目前来看胃体低分腺癌特别多见,疾病的危害性非常的严重,会有很多人受到该病的侵害,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朋友们要将胃体低分化腺癌重视起来,应当正确了解该病带来的症状表现,从而能及早的发现疾病,尽早的得到治疗,那么胃体低分化腺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