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网友分享
宝宝反复发烧,妈妈们肯定很担心。其实,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发烧烧到的度数来判断对宝宝进行什么样的护理。
1、体温38℃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中药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或羚羊角等,西药的话可以选择百服宁、泰诺或者美林等。
3、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妈妈们必须明确一点,用药必须要遵照医生的指示,不可以自己乱来。
一般来说,像一岁多的小宝宝,对于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也是比较弱的,稍微有点不适应的情况,就容易引起发烧,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如果空调使用不当或是水喝得太少,均会容易引起发烧或是症状反复。而引发发烧的原因也非常多,例如细菌病毒入侵,引发感染等。
由于孩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稍有不适就容易引起发热症状,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如果爸妈使用空调不当或宝宝喝水喝得少,不适应高温天气等都会引起反复发热的情况。
引起发烧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细菌、病毒入侵,引发呼吸道、肠胃感染,导致发烧。爸妈能做到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均衡地添加辅食。
特别要提醒爸妈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或宝宝出现高热、惊厥的现象时,要及时就医,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1、一般要在体温39度高烧以后才用退烧药,比如说安乃静滴液、泰诺林等。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
2、婴幼儿发热,须依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处方用药,不可大意。
3、 新生儿不适合用酒精擦身。当新生儿体温达39℃以上时,可以给他枕上冷水袋,以防过高的温度对大脑造成伤害。
4、比如新生儿吃奶、哭闹后,就如同成人刚做了剧烈运动后全身发热一样,体温也会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不会超过38℃,且孩子其他状况均无异常,此时就不要紧张,等孩子平静后再试表,体温一定在正常范围。
5、使用退热药后要适当多饮水,这既是儿童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也有助于药物的代谢与排泄,以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1、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2、少穿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3、温水搓揉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孩子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
孩子吃饭慢腾腾的,吃一顿饭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有些妈妈甚至担心,孩子吃饭慢是不是因为肠胃原因,因为身体有疾病导致吃饭速度慢?又或者孩子厌食不爱吃饭,才故意慢慢吃?孩子吃饭慢到底该怎么办?
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免疫力非常低,为了及时知道宝宝的健康状况,观察大便性状应该是最实用的方式了。一旦出现了不正常大便,就表明孩子的肠胃出了问题,需要立刻调理。那么婴儿不拉大便怎么办?
每个宝宝都需要添加辅食,有些宝宝是在4个月时就已经添加了,也有些宝宝是在满六个月后开始正式添加。母乳宝宝在经过6个月以后,妈妈的乳汁分泌量会逐渐减少,宝宝的食量也已经开始增加,这时光喝母乳已经不足以应付宝宝1天的营养,此时就是添加辅食的好时机。那么,宝宝几个月可以添加辅食呢?
宝宝的正常体温是36.5—37°左右,如果高于37.2°,则称作发烧。当人不能维持正常体温的时候,很多生理机能将发生障碍。宝宝发烧的时候,父母们要尤为注意。那么,小宝宝为什么发烧?发烧了怎么护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