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口齿不清 纠正孩子口齿不清的最佳年龄

发布时间:2017-07-19 21:52:25

一、什么问题导致孩子口齿不清

  语言是一种互动的学习活动,任何语言发展都是由简入繁,由易到难。

  1. 一般来说,孩子一岁以前能叫爸爸,妈妈或牙牙学语。

  2.二岁左右,发音虽然不正确,但已能说简单的词汇,短句亦逐渐出现,例如“回家”“要喝水”。

  3. 三岁时,汉语拼音大部分的音已能发出,只有个别的音发不准。

  4. 另外,汉语四声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发展程序,这四声的练习约在二岁时就应完成学习。

  根据以上分析,若孩子三岁还无法说简单短句,四声发音仍维持在音调的一声阶段,父母就应提高警觉,应检查幼儿是否有听障,或有构音方面的问题,及时帮助他发展正确的语言能力。

  一般儿童语音不清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能否听得全”;二是”能否讲得全”。

  儿童听力正常与否可进行简易测试: 作用两个相近的发音问他,如声音相同,就点头,不同就摇头。例如让他辨别“床”“船”的发音同不同,就很容易了解其是否能分辨得清楚。如果“听”没有没有问题,儿童发音与否就在于其构音能力的好坏。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之发展有关。因为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声带的动作及下腭的辅助,舌头、牙齿、嘴唇之间的配合。这些部位若配合不正确,不灵活,发音就无法清楚。

  我们发现所有婴儿开始说话时都不是很清楚的,但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感觉动作功能”控制的发音器官(口、齿、舌、唇)彼此配合也日益灵活,发音也就日趋清楚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长把儿童不会讲话或语音不清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太短,其实所谓的大舌头的小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就会变得较为灵活,可见其说话不清楚并非舌头大,而是操纵舌头的能力不良所致。事实上,如果发现儿童将舌头伸出嘴唇外缘,舌头呈现鸡心状,舌尖凹陷时,才算是舌系带过短或太紧,这种情况才可能会影响到舌头的操纵。此种现象应经由医生诊断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做手术治疗。

  不少人舌系带也不见得长,但发音方式和构音能力却不差。同时,并非长舌的人就会讲话讲得很好。由此可见舌系带若非过短,也不一定非动手术不可,若有发音不良,讲话不清的现象,应属大脑感觉动作能力发展不够成熟,以致无法适当操作发音器官的缘故,解决的途径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二、什么时候适合纠正孩子口齿不清呢

  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说话发音不准确,有些父母误认为是孩子调皮,不好好说话的原因,等孩子上学后就好了。直到孩子上学朗读课文时,发音还不准,父母这才开始着急,带着孩子前去医院进行诊治。其实,孩子发音不准,进行语音训练的最佳年龄是在2周岁左右,如果错过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不良发音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舌系带过短导致发音不清

  婴幼儿说话不清很多原因是由于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舌系带过短,常表现为舌不能自由前伸,具体表现在舌头伸出后不能碰到上唇、舌头在口内不能顶到上腭、舌头伸出后呈W型、或者舌头伸出后有小沟。言语活动是个复杂的过程:大脑中枢声带、舌、上下嘴唇以及下颌都会参与其中,这其中舌的位置及形态改变对言语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舌系带过短,舌头前伸、向上卷,将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口腔活动,因此宝宝发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说话不清。

  舌系带短不一定都要手术

  通常情况下,如果孩子的舌系带不是特别明显的短,尤其在牙齿还没有长出之前,可以先进行观察。有些小孩在婴儿期发现舌系带前部的附着呈紧张牵拉状态,这只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而并非是真正的舌系带过短。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乳牙的萌出,舌系带的附着会逐渐由牙床顶移向口底,舌系带就会逐渐地松弛,舌的活动度也会变得更加灵活一些,这时舌系带短的情况就会解除,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孩子只是舌系带短,但对发音等功能都没有影响,可以不必做舌系带延长术。

  如果孩子到了2周岁,舌系带短仍然比较明显,舌头紧紧贴在口底,不能伸出,还存在卷舌音发不好等问题,就需要尽快做舌系带延长术。需要了解的是,并不是宝宝做过手术后发音就一定会准确,术后的语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口齿不清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卷舌音和舌腭音含糊,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语音训练。

三、周围环境对语音培养很重要

  环境的影响也会造成孩子说话发音不准确。例如,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学起普通话来自然不佳。孩子周围的亲人说普通话不标准,甚至含糊不清,那么孩子说话也会受到影响。

  值得提醒的是,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注意纠正孩子说话和发音,如果学说话初期不注意纠正,那么时间一久,孩子很容易形成习惯,发音不清晰就不容易纠正。

  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可以买一张汉语拼音发音图解表,仔细指给孩子看,发音时各器官该处于什么位置,舌头该怎么放。等孩子有了感性认识后,学起话来就事半功倍。此外,对于发音不清楚的孩子,建议家长准备一台录音机,进行反馈式训练,当孩子听到自己发音错误时,可以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改变自己发音的愿望,这样训练起来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口齿不清只是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门诊经常遇到家长反映,孩子“东”“公”不分,“c”“ch”不分,这些随着发音器官进一步完善逐渐会得到改善的。如果孩子到上幼儿园语音仍然不清楚,最好把孩子带到专科医院找专家进行语音指导。

四、怎样教孩子正确发声

  孩子的发音具有多变性,发音常常不稳定,如说“很短”时发音很好,说“弟弟”时发音就不清了。也就是说,宝宝发音会受到不同语音的组合或不同的语词内容结构的影响,并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一般而言,歪曲音的情形比较容易发生,也就是说宝宝可能一直是以那种方式发那个音,而省略音和替代音就会缺乏一致性。

  1、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宝宝学习发音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大人。父母发音清楚、正确,是宝宝学习正确发音的前提。宝宝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跟父母学习发音了。父母在宝宝身边发出的“呜”、“啊”等哄逗之声,以及哼唱的催眠歌谣,都是说给宝宝听的,都是在训练宝宝的听觉。宝宝稍大之后,就会学着父母发某些音节。父母的语音对宝宝学习发音影响最早,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要教宝宝正确地发音,父母必须先做到自己能正确地发音。

  2、父母要有意识、耐心地教孩子发音:给2岁的宝宝讲小人书时,可一边指着图,一边教宝宝说:“小猫喵喵叫”、“小鸭嘎嘎叫”。小宝宝一般都对动物感兴趣,可让宝宝通过说动物的名字、学动物的叫声练习发音。对于3岁的宝宝,不但可以教他模仿大人发音,还可以告诉他某些音是怎样发出的,并让宝宝观察大人发某个音时,嘴唇和舌头是怎样动的,再让宝宝自己进行练习。

  3、父母可以带孩子进行发音练习:如跟孩子一起做“什么叫”的游戏:父母和宝宝分别拿着画有不同动物的卡片,轮流出示卡片,要求对方模仿卡片上动物的叫声。还可以教宝宝说些绕口令,如宝宝发“zh”、“si”、“zi”等音节有困难,父母可以教他说绕口令“买柿子”,以此强化宝宝发音的准确性。

  “买柿子,小石、小志、小三、小四,提着篮子买柿子。买柿子,吃柿子。吃到嘴里甜丝丝。”

  4、父母应注意矫正宝宝的错误发音:父母矫正孩子的错误发音要耐心,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斥责孩子,以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坚持不懈地鼓励宝宝大胆练习,注意千万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投诉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