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27 10:35:48
重要发现:吡非尼酮增强化疗机制,提高实体瘤化疗效果。
一项来自塞浦路斯大学的研究首次证实:吡非尼酮能使肿瘤微环境正常化,增强实体瘤化疗的治疗效果,这是目前吡非尼酮增强化疗疗效机制方面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新发现,为吡非尼酮联合化疗治疗实体瘤提供实验学证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7年的2月20日的Oncotarget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irfenidone normalizes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improve chemotherapy”。
对于实体瘤(如乳腺癌和胰腺癌)的化疗来说,由于这些肿瘤微环境异常,常会出现异常的致密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压迫,这会导致化疗药物无法有效运送至肿瘤部位,最终影响化疗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吡非尼酮作为一种抗纤维化药物,已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如中国的艾思瑞?(康蒂尼)、日本的Pirespa?(Shionogi)和欧美的Esbriet?(罗氏)。机制研究表明:吡非尼酮通过下调TGF-β通路和胶原蛋白合成来发挥抗纤维化作用,但有关吡非尼酮对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有学者报道。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采用两种原位移植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了吡非尼酮对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和化疗药物阿霉素抗肿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吡非尼酮能降低小鼠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并能显著增强血管功能和灌注,最终增强化疗药物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血管机制研究表明:吡非尼酮抑制了TGF-β信号通路,表现为TGF-β1、I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和透明质酸合成酶3(HAS3)表达水平下调,而抑制TGF-β信号通路能降低细胞外基质成分。这项研究结果证实吡非尼酮能通过正常化肿瘤微环境改善实体瘤治疗药物运输,这有望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一种有前景的联合治疗策略。
近日,泰国曼谷登革热疫情蔓延引发网民关注,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各个型都可以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这类蚊虫传染的疾病呢。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很多人因为对电子产品有了依赖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差,心理学家称,使用手机、平
近日,日本某个电视台采访了多位二战时的战争经历者,制作播出了一部有关“毒气岛”的历史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引发了中国网友的热议,很多中国网友表示,日本人应该铭记这一段历史,并把他们传播下去。
我们外出旅行一定要多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和野生动物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相应的规定,不要贸然去靠近,以免类似近距拍大象被踩死的惨剧重演,还有就是多注意饮食卫生,随身携带急救用品,尽量避免因为一些突发的意外,影响整个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