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几大危害

发布时间:2017-11-27 07:40:20

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引发什么病

  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引发什么病

  各种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多见,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亦可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并发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阿斯综合征等。新生儿心肌炎常并发黄疸,多脏器功能损害,DIC等。

  2、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2.1、急性泵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型

  此型多突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继而可发展为肝、胰腺、肾和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本型在急期超声心动检查有时可见室间隔为主的心室肥厚,随心功能改善心室肥厚亦平行减轻。心功能和心肌肥厚恢复到正常时间为数周或数年。急性期的心室肥厚可能为心肌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所致,肥厚持续时间长者,推测与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

  2.2、阿-斯综合征发作型

  本型突然起病,极为迅速,临床表现为突然晕厥,重者意识完全丧失,面色苍白,常伴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听诊心动过缓(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以前者多见。心电图可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

  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病因

  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人心肌炎(表1),其中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1~6型(CVB1~6型)多见,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腺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略增快,个别患者有抗溶血性链球菌“0”增高,这可能与同时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2、心电图

  VM的心电图改变是非特异性的,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常呈T波和ST段改变,可显示心肌损害和心律紊乱两方面的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异常如下: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T波降低、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3、胸部X线

  VM患者绝大多数无胸部X线检查异常发现,部分可见心影轻度至中度扩大,左心室较着。心搏动减弱,肺瘀血水肿,少数有少量胸腔积液。出现心脏增大,心包积液征象这类改变一般多见于重症患者。

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危害

  1、出现全身性的症状

  这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危害之一。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腹痛腹泻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有的患者还因横纹肌受到病毒的侵害,进而出现肌肉疼痛的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2、症状性房颤

  应用药物是预防、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并发房颤的主要手段。通常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如异博定),能较好的控制心室率。如没有禁忌证,同时还要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3、演变为其他心肌病

  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经过数年或一、二十年后死于上述各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难定一般可以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月至1年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确的慢性患者与心肌病难区分,据当前认识与已有证据,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变而来。

四、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如何治疗

  1.卧床休息 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再开始逐渐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 病人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应及时处理,可用解痛镇静药,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必要时可注射吗啡。

  3.控制心力衰竭 并发心力衰竭必须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故多选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剂,如毛花苷C(西地兰)或地高辛,剂量应使用有效量的1/2~1/3即可,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使用偏小的维持量,直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止。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补钾,防止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 经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未能控制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天5~10mg/kg或地塞米松0.3~0.6mg/kg,好转后改口服泼尼松(强的松)剂量开始每天1~2mg/kg,1~2周后减量。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内)一般不宜应用,因激素有抑制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有些学者提出使用激素治疗的指征是:

  (1)心肌炎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短期使用。

  (2)心肌炎时新出现的Ⅲ°房室传导阻滞,短期应用。

  (3)心肌炎严重,其他治疗无效,可在严密保护下试用,情况好转后,出院在家继用,并注意防治感染。

  5.免疫抑制药的使用 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泼尼松(强的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azafhioprine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多用于有心力衰竭而用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病人,治疗前后用心内膜心肌活检随诊,治愈率只有3.17%,好转加痊愈占42.9%,死亡及恶化占38.1%,可见对重症合并心衰的心肌炎,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只能争取1/2的机会。少数病例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往往继发危及生命的周身感染。

  6.维生素C的应用 维生素C有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和纠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剂量为100~200mg/(kg·次)加5%葡萄糖20ml静脉缓注,1次/d,急性期疗程4周。

投诉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