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05 07:59:38
“豆浆里确实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但并不只是针对鸡蛋里的蛋白质,因此同食不存在营养损失的问题,而且充分加热就可以破坏它的活性。”
第一条理由还算有点谱,大豆中的确含有一些胰蛋白酶抑制物,其活性就是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从而降低对蛋白质的吸收。我们说豆浆一定要煮熟了吃,煮熟的作用之一就是破坏蛋白酶抑制物的活性。不过,这跟鸡蛋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它的活性被破坏了,那么就不会影响对任何蛋白质的消化;如果没有被破坏,那么不仅是鸡蛋,大豆蛋白自身的消化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第二条则纯属以讹传讹。胰蛋白酶是人体或者动物的胰腺分泌的酶,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如果大豆中存在这样的酶,纯粹是大豆跟自己过不去,在进化过程中早就被淘汰了。大概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没有看见“胰蛋白酶”后面还有“抑制物”这个词,想当然地进行了一番“推理”,于是就流传开来。鸡蛋中的“粘性蛋白”是一种结合了糖的蛋白质,它本身也是一种蛋白酶抑制物,可以结合胰蛋白酶使之失去活性。既然大豆蛋白中没有胰蛋白酶,鸡蛋的粘性蛋白跟豆浆也就不会有矛盾。不过,这种“粘性蛋白”本身还是一种过敏原,有的人对鸡蛋过敏,可能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它。
如果豆浆中真有某种成分能结合“粘性蛋白”从而使它失去致敏性,倒是一件好事。可以看出,豆浆和鸡蛋都是需要充分加热作熟的食物,加热的过程除了通常所说的杀死致病细菌,还担负着破坏这些“害群之马”的任务。而对于煮熟的豆浆和鸡蛋,一起吃完全不会有什么营养损失的问题。
不要用豆浆冲鸡蛋,因温度不足
还有一条禁忌说的是:不能用豆浆来冲鸡蛋,给出的理由和上面一样。理由错误,不过这个结论却歪打正着是正确的,原因在于热豆浆的温度不足以对鸡蛋充分加热。鸡蛋中很容易含有一些致病细菌,如果没有充分加热灭菌的话,食用以后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尽管现代人很推崇“有机养殖”和“走地鸡”,但其实“走地鸡”的饲养条件、下蛋的环境通常难以保障鸡蛋的卫生,含有致病细菌的可能性更高,用豆浆来冲鸡蛋的风险也就更大了,充分加热杀菌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资料:
[1] 鸡蛋和豆浆,同食会有问题吗?云无心,果壳网谣言粉碎机
本文来源:果壳网
有人吃火锅先肉后菜,有人吃火锅爱喝冷饮,有人爱喝涮锅后的锅底汤…营养专家称,这些都是错的!先肉后菜,蔬菜会吸收残留锅内的嘌呤等有害物。正确的顺序应是先土豆类、后叶菜类,最后才是肉类。肉一定要煮熟,不要冷热交替。
如果母亲携带有乙肝病毒,很容易传染给抵抗力差的新生婴儿,因此需要在24小时内尽快注射乙肝疫苗。
搬进刚装修完的新家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喜事,不过到处在说的“装修甲醛污染”让人心头一紧。怎么办呢?各种支招:买几大包竹炭放在屋里,据说这东西不仅可以吸附异味,对看不见的甲醛还有特效;在屋里种几盆绿色植物,特别是吊兰,吸收甲醛的能力那叫一个强。
很多人都认为猫天生是吃鱼能手,因为猫的舌头有倒刺,可以顺利的剔除刺上面的肉,且不会被卡到,比人能更好的去除鱼刺。那么这是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