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02 09:08:59
1.无任何症状表现
高血压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头昏、头胀等,严重者可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浮肿、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偏瘫、少尿、胸痛等并发症症状。但有典型症状者不多,很多高血压均无症状,甚至收缩压高达200mmHg以上,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也不少见。
2.头晕
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3.头痛
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4.烦躁、心悸、失眠
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5.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6.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7.出血
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一、高血压检查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往往被要求做一些常规检查,其目的是为了:
①明确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
②明确高血压情严重程度;
③明确是否存在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以及心、脑、肾并发症,如冠心病、卒中、肾功能不全等。
二、高血压初诊常做检查
(l)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
确定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状况,并判断是否有心脏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合并冠心病等。
1、X线胸片
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有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更明显,全心衰竭时则可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肺水肿时则见肺间明显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应常规摄片检查,以便前后检查时比较。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目前认为,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可在二维超声定位基础上记录M型超声曲线或直接从二维图进行测量。
(2)眼底检查
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见下列的眼底变化:
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
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
Ⅱ级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
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
Ⅳ级:Ⅲ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
(3)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了解有无早期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患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
(4)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粘度增加,易有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脑梗塞)和左心室肥大。
(5)血液生化检查
包括尿素氮、肌浆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黏度等,帮助明确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判断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6)其他检查
肾脏及肾上腺B超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肾动脉及脑动脉等)检查。 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能记录昼夜正常生活状态的血压,了解昼夜血压节律,以便合理指导用药时间、剂量。
高血压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一、非药物治疗是所有高血压患者应遵循的基础治疗,同时也是低危、中危患者的起始治疗方法。低危患者是指高血压<160/100mmHg,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患者是指高血压<180/110mmHg但具有0-2个其他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2)吸烟;3)血脂异常: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胆固醇增高;4)糖尿病;5)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
非药物治疗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合理膳食—减少食盐摄入(每天<6g),减少脂肪摄入,食用含钾丰富果蔬(香蕉、橘子、油菜、苋菜、香菇、大枣等),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2.戒烟限酒—吸烟会使高血压合并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降低或抵消降压治疗的疗效,戒烟对心血管的益处任何年龄段1年后即可显示出来,戒酒和限酒可使血压显著降低;
3.适量运动和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适度的步行、慢跑等)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达11/6mmHg,而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
4.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压力是导致高血压及影响降压疗效的重要原因,患者应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参加文体及社交活动。
二、药物治疗适用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即血压≥180/110mmHg,或具有≥3个危险因素,或已有心、脑、肾、血管、眼底疾病者。
药物剂型分为:
1.短效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服药次数多,血压波动较大;
2.长效药物—缓释药物药效均匀,维持时间长(有些不能掰开服用),控释药物均匀释放,维持时间长,不能掰开服用。
常用药物种类有:
1.利尿剂:双氢克尿塞(氢氯噻嗪)、寿比山(吲达帕胺)、安体舒通(螺内酯)、速尿(呋塞米)
2.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康忻或博苏(富马酸比索洛尔)
3.钙通道阻滞剂:[1]‘地平’类:①拜新同(硝苯地平)、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波依定(非洛地平),乐息平(拉西地平)等;[2]异搏定(盐酸维拉帕米)[3]合心爽(盐酸地尔硫卓)
4. ACEI(‘普利’类):开博通(卡托普利)、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蒙诺(福辛普利钠)、雅施达(培哚普利)
5. ARB(‘沙坦’类):科素亚(氯沙坦钾)、代文(缬沙坦)、安博维(厄贝沙坦)
6.其他:α、β受体阻滞剂:达利全(卡维地洛)、α受体阻滞剂:高特灵(盐酸特拉唑嗪);固定复方制剂: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
药物应用原则:
1.多数患者可从一种药物起始治疗;
2.应由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用药剂量;
3.不主张经常更换药物;
4.不主张随便减药、停药;
5.长期治疗中,每日服1次的药物,优于每日需服多次的药物;
6.半数以上患者需要联合用药。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1、饮食要清淡
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应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少吃动物油脂和油腻食品,少吃糖、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
2、限制食盐量
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在饮食中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以不超过6g为宜。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含钾丰富的食物有:土豆、芋头、茄子、莴笋、海带、冬瓜、西瓜、柑橘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虾皮、芝麻酱、绿色蔬菜等。
3、戒烟戒酒
烟、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嗜好烟、酒的人更容易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而且烟、酒还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
4、饮食应节制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吃饭以八分饱为宜。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应适量吃一些能降低血压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荠、芹菜、葫芦、绿豆、西瓜皮、莲子心等。
5、早餐少吃鸡蛋
鸡蛋所含的胆固醇比较高,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其中,蛋黄所含的胆固醇是蛋白的2000倍,所以即使吃鸡蛋也尽量少吃蛋黄。
6、多吃豆类
无论红小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只要是豆类含钾都十分丰富,大豆制品中的豆腐含钙和镁也较为丰富,因此,豆腐是高血压病人每天都应当吃的食物。成年人200~300克/日为宜。而红豆、绿豆、芸豆搭配稻米、燕麦、小米、玉米等谷类食物做成五谷米饭、八宝粥、红豆汤、绿豆汤等,都非常好。
7、多吃蔬菜
很多高血压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吃芹菜有很好的降血压食疗功效,因为无论是钾、钙、镁,都在绿叶蔬菜中,而芹菜的确是绿叶蔬菜降血压的典型代表。通常越是颜色深的绿色蔬菜,钾、钙、镁含量越高,同一株蔬菜,叶子的颜色比杆茎深,自然有效成分含量也更高,吃芹菜一定要连同叶子一起吃。
8、注意补镁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即摄入镁越多,血压降得越低。
睡眠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人们养好精神应对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也可以让人们劳累一天的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而枕头和睡眠又是息息相关的,蚕丝枕头可以说是枕头当中的上品,它是由天然纤维所制造而成的,在枕头界被称为纤维皇后。对于促进睡眠和保护人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很多女性在结婚以后都想要今早要一个孩子,枯燥乏味的生活中,也能因为新生命的存在而平添很多的乐趣,那么问题来了,女性如何才能尽快怀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怀孕前备受关注的问题都有哪些吧。
产前检查是指为妊娠期妇女提供一系列的医疗和护理建议和措施,目的是通过对于孕妇和胎儿的监护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减少其不良影响,在此期间提供正确的检查手段和医学建议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大家可以来看一看。
在生活中,每次去医院基本都会有验血这一项目,而在密密麻麻的验血报告单中,血红蛋白的指标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那血红红蛋白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血红蛋白的检验,它的检测原理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