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4 06:40:44
原发性垂体性尿崩症采用替代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替代治疗用于完全性垂体性尿崩症,加压素制剂有下列各种剂型:
1.水剂加压素 皮下注射,每次5~10U,作用时间仅4~6小时,适用于诊断和暂时尿崩症的治疗。
2.长效尿崩停 为油剂注射液,每Ml含5U,从0.1ml起,逐步增至0.5~0.7ml/次。深部肌肉注射1次可维持3~5天,切勿过量以引起水中毒。
3.粉剂尿崩停 每次鼻吸入20~50mg,4~6小时1次。长期应用可引起慢性鼻炎而影响吸收。
4.人工合成DDAVP (1-脱氨-8-右旋精氨酶血管加压素)抗利尿作用较强,作用时间长,无升压副作用。可由鼻粘膜吸入,每日2次,每次10~20μg。可用于妊娠尿崩症。
5.新抗利尿素纸片 每片含ADH10μg,可日间或睡前舌下含化,有一定疗效。
口服药适用于部分性尿崩症,可供选择的有:
(1)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作为盐利尿剂可造成轻度失盐。可能一方面血容量减少刺激ADH分泌与释放,另一方面增加近曲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但确切机理尚不明。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服药时宜低盐饮食,忌咖啡、可可类饮料。
(2)氯磺丙脲:体外试验可增加血管加压素的外周作用。可能增加远曲小管cAMP的形成,也可能增加ADH的释放,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用量为0.125~0.25g,每日1~2次,服医药后24小时起作用,尿量减少。副作用为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与双氢克尿塞合用可减少低血糖反应。
(3)安妥明:药理作用可能是增加ADH释放。与DDAVP合用可对抗耐药。用量0.2~0.5g/次,每日3次。长期应用有肝损害,肌炎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1.中枢性尿崩症 任何导致AVP合成、分泌与释放受损的情况都可引起本症的发生,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有原发性、继发性与遗传性3种。
(1)原发性:病因不明者占30%不等。此型患者的下丘脑视上核与室旁核内神经元数目减少,Nissil颗粒耗尽。AVP合成酶缺陷,神经垂体缩小。
(2)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可继发于下列原因导致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损害,如颅脑外伤或手术后、肿瘤(包括原发于下丘脑、垂体或鞍旁的肿瘤或继发于乳腺癌、肺癌、白血病、类癌等恶性肿瘤的颅内转移)等;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梅毒、脑炎等;浸润性疾病,如结节病、肉芽肿病(如 Wegener肉芽肿);脑血管病变,如血管瘤等。
(3)遗传性:遗传方式可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肾性尿崩症 肾脏中对AVP产生反应的各个环节受到损害导致肾性尿崩症,病因有遗传性与继发性两种。
(1)遗传性:呈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由女性遗传,男性发病,多为家族性。
(2)继发性:肾性尿崩症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导致的肾小管损害,如慢性肾盂肾炎、阻塞性尿路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坏死、淀粉样变、骨髓瘤、肾脏移植与氮质血症。代谢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也可导致肾性尿崩症。多种药物可致肾性尿崩症,如庆大霉素、头孢唑林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链霉素、大剂量地塞米松、过期四环素、碳酸锂等。
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医生能较早地发现脑部微小肿瘤,故肿瘤所占的比例上升,而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所占的比例则相对下降。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还与年龄有关:在儿童,约60%的病例与脑瘤有关,25%的病例与脑部退行性病变有关。
患有尿崩症的人群往往十分烦恼,频繁地往厕所跑,引来其他人探究的目光,令人十分尴尬。那么,尿崩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的发病率相近。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有确切日期。
中枢性尿崩症可见于任何年龄,通常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见。一般起病日期明确。大多数病人均有多饮、烦渴、多尿。夜尿显著增多。一般尿量常大于4L/d,最多有达到18L/d者。尿比重比较固定,呈持续低比重尿,尿比重小于1.006,部分性尿崩症在严重脱水时可以达到1.010。口渴常很严重。一般尿崩症患者喜冷饮。遗传性尿崩症者常于幼年起病,因渴觉中枢发育不全,可引起严重脱水和高钠血症,常危及生命。肿瘤和颅脑外伤及手术累及渴觉中枢时,除了定位症状外,也可出现高钠血症。严重高钠血症表现为谵妄、痉挛、呕吐等。当尿崩症合并腺垂体功能不全时,尿崩症症状会减轻,糖(盐)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再现或加重。
以上是尿崩症的临床表现,如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最好到医院向医师寻求帮助,确定自己是否患上疾病,以便尽早治疗。
尿崩症患者多尿、多饮,应在身边准备足够的温开水,以便随时可以饮用,但也不要喝得太多,以免发生水中毒。尽量多休息,多活动。
尿崩症可能继发于其他严重疾病,对尿崩症病人应积极寻找病因。CT及磁共振检查在病因诊断上极有价值,对于可能引起尿崩症的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应加以重视,对可能患遗传性尿崩症的病人应积极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是治疗鞍区生殖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CDI患者采用精氨酸加压素(AVP)以及相应的腺垂体激素替代治疗预后良好。
1.避免长期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如恐吓、忧伤、焦虑或清神紧张等)可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引起内分泌失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更加来足,尿量更多,使本病更加严重。
2.避免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和含盐过高的食品及烟酒。因为这些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兴奋大脑口渴中枢;并且易助火生热,化燥伤阴,加重本病烦渴等症状。
3.忌饮茶叶与咖啡。茶叶和咖啡中含有茶碱和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肾及周围血管,而起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病情加重。
包皮系带手术,医学术语,是一种外科小手术名称。手术适用于包皮系带过短导致出现阴茎弯曲变形以及出现勃起和性交疼痛者。手术分为4个步骤,分别是:切口,分离系带,创面止血,缝合切口。手术后需要抗感染,更换敷料治疗,一般7天左右拆线。那么手术后水肿是怎么引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24小时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若经过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称为少尿;如24小时尿量少于50毫升或100毫升,或者12小时全无尿,则称为无尿。因此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半夜尿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出现了结石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出现了输尿管下段结石,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排尿不适和排尿疼痛的产生,也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了排尿的过程中有血丝的情况,应该进行合理的检查和治疗,输尿管下端如果出现了结石样的病变,可以选择手术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使用体外碎石的方法来治疗这个疾病,但是一定要遵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下面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