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4 08:30:45
中医说的“醋伤筋”。从醋的化学成份分析,其主要成分是醋酸、不挥发酸、氨基酸、糖等。因此,醋有消毒灭菌,降低辣味,保护原料中维生素C少受损失等功效;还可助消化,改善胃里的酸环境,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因此适当吃点醋对于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但机体健康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器官的正常工作。当大量喝醋时,大量的醋进入人体,将改变胃液的PH值,对胃粘膜造成损伤。身体健康者大量食醋可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急性胃炎;而胃炎患者大量食醋会使胃病症状加重,有溃疡的人可诱使溃疡发作。同时,由于醋酸的大量吸收还将会影响整个人体的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体液的酸碱度多应保持在PH7.35-7.45之间,呈弱碱性。酸性与碱性食物的摄人都将影响血液、体液的酸碱度。从生理学角度看,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将会引起血液、体液的酸度增高,发生酸中毒。人体内呈酸性,短时间内会感觉不适、疲乏、精神萎糜等,如长期处于多酸状态,将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易诱发神经衰弱、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而临床中最多见的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需要注意分清两个概念,骨质疏松不等同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疾病过程,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骨痛、脆性骨折时称为骨质疏松症。
什么是醋:
醋是调味品中常用的一个品类,醋又称为 食醋、醯、苦酒等,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液体酸味调味料。
醋是一种发酵的酸味液态调味品,多由糯米、高梁、大米、玉米、小麦以及糖类和酒类发酵制成。
醋是主要含乙酸2%~9%(质量分数)的水溶液,酿造醋除含乙酸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其他很多微量物质。
醋有四大保健功效:一是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二是杀菌;三是防止和消除疲劳;四是滋润皮肤。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骨折,长期还会引起身长缩短、驼背及呼吸功能下降。目前认为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骨组织量减少、骨的微结构异常和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等。那么骨质疏松症到底会引发哪些严重危害呢?
骨质疏松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轻度时没有明显感觉,但骨钙和骨量在慢慢流失,骨密度和骨强度逐渐下降,骨的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逐渐会出现腰背疼痛或腿疼,慢慢发展到关节疼痛、全身骨骼疼痛,上楼、负重或用力时疼痛。
严重时翻身、起坐、行走困难,甚至出现脊柱变形或伸展受限、身高缩短、驼背,内脏功能受到影响。更重者会出现脆性骨折,即轻微创伤或者在未受伤的日常生活中就可发生骨折,比如跌倒常会发生大腿根、股骨颈、髋骨骨折或因支撑致手腕部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不良的并发症和危害,即使手术能够治疗,老年骨折的愈合也是困难的,并需要卧床、家庭照顾和护理,加重医疗和社会负担。
那么怎么自己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呢?
首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有以下这些:
1、65岁以上女性;
2、65岁以下绝经妇女,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缺乏锻炼);
3、70以上男性;
4、成年人,患有容易导致骨量减少的疾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易发病,常年困扰着中老年朋友,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总归来讲,骨质疏松是因为骨太脆弱,骨结构破坏造成。 专家提出预防骨质疏松的3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
50岁之前和50岁之后,人们每天分别需要摄入1000毫克和1200毫克的钙。其中至少一半应通过饮食补钙,另一半则需要通过营养补剂补充。罗伊森医生每日摄入600毫克钙,同时还补充维生素D3。优质富钙食物包括:脱脂奶制品(1杯牛奶或酸奶大约含钙300毫克)、羽衣甘蓝(煮熟后1杯含钙120毫克)、大豆(半杯中含钙113毫克)以及钙强化早餐麦片和橙汁(每份含钙量达到500毫克以上)。然而,更多的人却把眼光放在补钙和饮食上,忽略了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的积极作用。
骨质疏松别只顾着补钙 需要劳逸结合
事实上,骨质疏松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儿童和成人如果缺乏运动也会导致骨质疏松。据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降低、钙和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缺乏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是骨质疏松症的三大病因。现代人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以电梯代爬楼、以电话代替登门造访,都有可能因“运动不足”而导致出现骨量下降,严重者可能患骨质疏松。
每天锻炼积攒“骨本”
人体的骨量如同一个大箩筐,采用合适的方法就可以尽量多的往里面装东西,通过“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这些措施,可以尽可能地提高人体的峰值骨量,并延缓“消耗”的速度。
补钙和饮食主要负责为人体提供健骨的原材料,但这些原材料能否充分被利用,还取决于人体对钙的吸收、转动和利用,通过科学的运动,可以对骨造成一定的刺激,促进骨的代谢,最终达到增进骨健康的目的。据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比重(40%)远远超过了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钙及维生素D对骨强度的影响(3%~10%)。因此,大家不妨通过运动给骨骼攒点儿本钱!
先天性副肌强直症(myotonicmyopathies)系指受累骨骼肌肉在收缩后不易放松,连续收缩后减轻或消失,寒冷能使症状加重为特征的一组肌肉疾病。包括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强直和副肌强直症等。先天性肌强直亦称Thomsen氏病。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普遍性骨骼肌肉强直和肥大,寒冷环境中症状加重,温暖和重复活动后可以减轻症状。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化脓性关节炎是我们生活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很多人出现这样的疾病总是非常的小心,尤其是饮食上总是很多食物都不敢吃,其实我们只要结合身体情况搭配好饮食对疾病的恢复是有一定帮助的,下面一起了解下化脓性关节炎吃什么比较好。
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在最近几年中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往往有很多患者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引起一定重视,那么比较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有哪些呢?l45l5s1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下面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脚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弹性减弱,容易骨折。那么肋骨骨折多久才可以喝酒?请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