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4 07:13:07
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并非某种病原体引起的,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因此不具有传染性。
因为胰腺炎起病非常快,多为突发性,起病原因大多为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所致。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向背部放射疼及上腹、腰背部疼,且疼痛较重,用一般止疼药较差,有恶心、呕吐,但吐后症状不能使疼痛减轻。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就发生休克或死亡。
1、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向背部放射疼及上腹、腰背部疼,且疼痛较重,用一般止疼药较差,有恶心、呕吐,但吐后症状不能使疼痛减轻。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就发生休克或死亡。
2、常规诊断胰腺炎检查方法如下:1、血常规;2、血尿淀粉酶测定;3、肝肾功能;4、肝、胆、脾、胰腺、肾B超;5、腹部平片;6、上消化道钡餐造影;7、CT;8、血钙;9、放射免疫胰酶测定(RIA)。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为:1、血常规;2、血尿淀粉酶测定;3、肝肾功能;4、肝、胆、脾、胰腺、肾B超;确诊主要靠高分辨CT,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检查为血钙。
3、急性胰腺炎一般采用保守治疗,首先要禁食,预防休克、抑制胰腺分泌、止疼、补充能量营养支持及抗炎,严密观察病程变化,定期复查血尿淀粉酶检查,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逐渐进食,如保守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应戒酒,避免暴饮暴食,在发作时间时应使用消炎药,慢性胰腺炎如果急性炎症使病情加重时,治疗与前者一样对症处理。
①继续以低脂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暴饮暴食。
②绝对戒酒,包括白酒,红酒,啤酒。
③肥胖者应控制体重,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④应该在医师指导下继续服用制酸药物(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和胰酶制剂。
预防的主要环节就在于注意饮食,不能酗酒,饮酒要适量,不能吃得太饱,不能吃得太油腻,特别在晚上更要注意。已有慢性胰腺炎的人,即使在平时也要少食多餐。每天吃4-6顿,每餐的量减少,戒油腻,戒烟酒。急性发作时,当然应该马上看急诊。根据医生嘱咐,一般都应禁食,不要吃东西。病情控制后,再逐步恢复饮食。一般先开始吃些米汤、没有油的菜汤和一些水果汁、藕粉之类。吃了以后,没有什么问题发生,再吃些粥、豆腐、没有油的菜泥。通常急性发作以后,总要有两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禁止吃油腻的食品,蛋白质的量也要有所控制,不能太多,例如一天最多吃一个鸡蛋,还要把蛋黄去掉。然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即使恢复正常饮食,也要以吃低脂的食品为主,例如豆制品、鱼,虾、蛋以及一些瘦肉。
胰腺炎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很多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引起的,像酗酒、暴饮暴食等等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通常可以把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且慢性胰腺炎多为急性胰腺炎长期反复发作而形成的。通常人们的发作都是在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生中上腹疼痛,疼痛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轻者钝痛,能够忍受,重者绞痛,难以忍受。
对于大多数的病人来说,上腹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而有的人则可能在左上腹或者脐上触及到肿块,并且伴有压痛感和肌紧张。除此之外,有的人还会伴有腹泻的症状,腹泻通常是见于重症的患者,而且带有酸臭味。
一般情况的治疗,是急性的胰腺炎患者应该是禁食的,或者要进行下胃管持续引流,这样可以减少胰液的分泌,让胰腺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减轻病情。等到腹痛、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后,可以从少量流质食物开始。
慢性的胰腺炎患者应该完全的戒酒,多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补充营养,这样可以使身体有足够的热能来消化食物。如果要用西药治疗的话,依据的原则是尽量减少胰酶的分泌,防止继发感染。
导致胰腺炎的最大诱因是欧美型的饮食生活。胰腺炎如果病症较轻,是可以痊愈的;但如果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此病即便痊愈,如果不改变饮食习惯,也难以消除再次发作的危险性。但只要禁酒,控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使胰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就有可能延缓病情恶化,防止胰脏功能进一步下降,这是饮食疗法的关键。有规律的饮食:既普通而又十分重要。
因此,饮食要定量、定时,有一定的规律性,暴饮暴食会给胆囊、胰脏带来最大的负担。胰腺炎患者应该做到每日4~5餐,甚至6餐。因为这样多次而少量地进食,就会减少对胰脏的刺激,使炎症趋于稳定。
每天摄取脂肪量应控制在20~40克。糖分主要从粮食中摄取。糖分对于胆囊和胰脏都是最好的营养素。糖分在胃中停滞的时间最短,不会使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过多,从而减轻了胆囊和胰脏的负担。
但是,过量摄取果糖或白糖也可能导致肥胖,促使胆固醇的合成,容易井发糖尿病。因此,水果应适当少吃。应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食物纤维的粮食和薯类为主要糖源。积极地摄取脂溶性维生素长时间地控制脂肪会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不足,表现为缺少营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维生素剂。但摄取不宜过多,而且要尽量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
腹泻(diarrhea)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排出粪便的量约200~400g。也有少数人每天虽排便2~3次,但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一般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病程在2~3周之内。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般情况下,感冒拉肚子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感冒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也有可能是肠胃型感冒。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今天你的肠道通畅吗?当你便秘时,你会怀疑什么?是最近两天没有喝水,还是没有运动?便秘总结就是肠道蠕动慢,导致了食物残渣没有很好排除体外,从而形成了便秘,很多人在发生便秘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香蕉。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胃部有疣状结是癌症吗?接下来为大家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