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04 08:42:59
心律失常的健康指导小知识:
1、向病人讲解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常见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过度劳累、急性感染、寒冷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浓茶和咖啡)等。
2、指导病人劳逸结合,有规律生活。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医学|教育网搜集激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而加重心律失常。
3、说明病人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嘱病人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4、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及心肺复苏术,以便于自我监测病情和自救。对安置心脏起搏器病人,讲解自我监测与家庭护理方法。
5、定期复查心电图和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水肿等。
1、发作时的体检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 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 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监测,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可弥补体表心电图只能做短暂记录的不足。
应根据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通常包括发作时心律失常的控制、去除病因病灶、改良基质、预防复发等几个方面。治疗方法上可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方法
包括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气等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电复律、电除颤、心脏起搏器植入和消融术等电学治疗方法;外科手术等。
(1)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可用于终止多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在药物治疗前或同时采用;
(2)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3)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4)导管消融术可以根治多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如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5)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用于治疗房颤合并其他心脏病需要开胸手术者。
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现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近50余种,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学者同意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 即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 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2)ⅠB类 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3)ⅠC类 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普罗帕酮等药。
(2)Ⅱ类 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 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 即钙通道阻滞剂。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心脏神经官能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神经血循环衰弱症或奋力综合征、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国外称为神经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或神经性循环无力症或高敏症等。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脏神经官能症能治愈吗?请看下文。
现在人们可能生活压力比较大,平时生活作息不规律,很多疾病都会慢慢的出现,不过现在人们的养生观念是越来越高,从平时的饮食中都会感觉到,比如说有人说多吃一些醋泡花生,能够减少血栓病的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平时还有什么样的饮食妙招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今天就随我一起来看一下吧。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Framingham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那么,心房颤动有哪些原因?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心肌缺血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