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治疗心包积液吗 为什么会患上心包积液

发布时间:2018-07-04 08:26:51

一、中医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治疗心包积液采用的补气利水扶正法,纯中药治疗,标本兼治,不开刀,不手术,无副作用,更安全,得到了广大心包积液患者的一致认可,运用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通利二便、扶正固本等中医理论,纯中药利水秘方,不仅有利水消肿、祛邪扶正之功效,而且还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之功能。对先天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脾病水肿、肾病水肿、肺病胸水、肝病腹水、心包积液、关节腔积液以及糖尿病、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各部积水均有独特而显著疗效。

  中医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1.引:通过中医辩证论治,活血化瘀。引导滞留在体内多余的液体进入机体排泄系统,并留下液体中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2.疏:疏通机体排泄系统,保证二便通畅,使积水尽快通过机体排泄系统排除体外,利水消肿,消除临床症状,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扶:应用中医扶正祛邪的原理,化痰散结,调和阴阳,调整机体脏腑功能达到正常的平衡状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4.阻:扶正固本,益气养阴、补肾健脾。祛除积水形成的潜在因素,阻止积水继续形成,使机体达到正常的动态平衡,恢复到健康状态。

二、心包积液是怎么引发的

  大部分心包积液由于量少而不出现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则由于大量积液而以心包积液成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当心包积液持续数月以上时,便构成慢性心包积液。导致慢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有多种,大多与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关。

  病因

  心包积液的常见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者包括结核、病毒(柯萨奇、流感等病毒)、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原虫(阿米巴)等;

  (2)非感染者包括肿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纵隔肿瘤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心脏损伤或大血管破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减、尿毒症、痛风等)、放射损伤、心肌梗死后积液等。

  大多数心包积液顽固难治,难以彻底根除。明确病因,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可使心包积液缓解或根治。

三、心包积液会出现哪些症状

  本病病人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以更年期为多。病人常能参加日常工作而无自觉不适。出现症状时多表现为气短、胸痛。有些病人在病程早期出现心包堵塞的症状,又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减轻乃至消失。本病有不少是在例行体检时被发现,易被误诊为心脏扩大。由于几乎不存在急性心包炎的病史,因而往往无法确定本病发生的时间。本病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耐受性。由于心包积液是逐渐增加,心包容量对积液的增长已有一定的适应,这使得大量心包积液的聚积只引起轻度的心包内压增加,表现为非限制性心包积液,因此心包堵塞很少或几乎不发生。只有当心包积液突然急剧增长时,心包的适应性扩张低下积液的增加,表现为限制性的心包积液,才有可能出现心包堵塞。曾有过心包积液自行消失的报告。但由于这可能与病因治疗有关,因而对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时是否会有积液自行消失仍不能确定。

  本病尚缺乏精确而统一的定义。一般以符合下列特征者归入本病:①存在大量的心包积液,并已由UCG证实;②心包积液量在观察期基本保持稳定;③心包积液持续存在至少3个月以上;④病人已被排除任何全身性疾病,而不论该病是否可能与心包积液有关;⑤系统的病因学检查为阴性。本病有时被称为“慢性渗出性心包炎”、“慢性特发性心包炎”,但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不具有心包炎的表现,因而这些命名逐渐避免使用。本病在心包疾病中的发生率约为2%~3.5%。

  临床多通过常规X线胸片检查发现心影增大,再经UCG和全身系统检查,以及病因学检查,排除特异性病变如结核性心包炎、风湿性心包炎等之后可诊断本病。

四、心包积液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已有的或可能发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积液复发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缩窄。

  本病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1.经剑突下心包引流 操作简便迅速、损伤较小、近期效果明确,肺部并发症较少,适宜危重病人、高龄病人;但术后心包积液的复发率较高。为减低复发率,可增加心包切除的范围。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方法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在本世纪70年代始将其称为心包开窗。然而,心包开窗的治疗机制,只是近数年才得以明悉。研究表明,在持续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心外膜与心包之间出现纤维粘连,心包腔消失,是心包开窗具有长期疗效的原因。

  经剑突下心包引流的技术:切口起自胸骨下端并向下延伸,共长约6~8cm。正中切开腹白线上段,显露并切除剑突。钝性分离胸骨后壁与心包前壁之间的疏松组织。以外牵开器显露上腹部切口,以一直角拉钩拉起胸骨下端。切开心包前壁,吸除心包内液。将心包切除约3cm×3cm,完成心包开窗。经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放置心包引流管。缝合切口。心包引流管留置4~5d。

  2.经胸心包部分或完全切除、胸腔引流 本方法引流完全,复发率低。由于切除了较多心包,减少了产生心包积液和产生心包缩窄的根源,因此手术效果确切可靠。但手术损伤较大,可能出现肺部及切口并发症。

  心包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手术操作:可经胸骨正中切口,亦可经做左前或右侧开胸。

  ⑴部分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处,下方近膈肌;左右向两侧切除达两侧膈神经前方1cm。

  ⑵全部切除:上方起自心包在大血管的反折处,下方至膈心包的中点;右侧切除至右膈神经前方1cm,左侧切除至左肺静脉,注意保留左膈神经勿受损。

  心包切除后引流管经胸腔引出,术后保留4~5d。

投诉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