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耳道炎会引起感冒吗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危害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8-07-12 08:07:20

一、霉菌性外耳道炎会引起感冒吗

  霉菌性外耳道炎会不会一起感冒,这俩者并没有多大的联系。那么。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易导致耳聋耳鸣:

  外耳道炎的危害性非常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耳聋耳鸣;主要表现为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时,通常易导致皮肤肿,鼓膜被遮蔽,引起听力下降,从而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外耳道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二、急性外耳道炎易转为慢性:

  通常情况下,一些急性外耳道炎会慢慢转变为慢性外耳道炎。而急性外耳道炎是通过一些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而引发的,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

  如果急性外耳道炎迁延至慢性时,就会表现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且痂皮上有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外耳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三、外耳道炎还会引发其他一些疾病,

如中耳炎、糖尿病等;当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生外耳道炎。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外耳道炎易反复发作,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

二、外耳道炎应该如何护理

  外耳道炎应该如何护理呢?在生活中外耳道炎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患上了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也十分的影响心情,因此我们对于外耳道炎这种疾病需要重视起来,尤其是护理工作,那么,外耳道炎应该如何护理呢?

  1、首先,我们应当在还没有患病之前,就注意耳部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在患病之后,患者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日常中,患者一定要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6、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三、外耳道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人的耳朵分外耳和内耳,鼓膜外一直到耳廓等,都属于外耳。外耳的皮下组织非常少,几乎直接附着在软骨膜上,尤其是外耳道,就那么一层薄薄的皮肤,很娇嫩。

  为了保持外耳道的干净,不生耵聍,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耳蚕,有的人喜欢用手或者挖耳勺掏耳朵,有的人觉得这样做不卫生,于是更讲究些,选择用棉签擦耳朵及外耳道。

  殊不知,在用棉签擦外耳道的时候,很容易擦伤耳道上那薄薄的皮肤而全然不知,于是给细菌创造了侵犯的条件,炎症也就发生了。这是过度清洁造成的,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情还会发展,甚至发生耳廓软骨膜炎,给病人带来相当大的痛苦,甚至造成耳廓软骨的萎缩。

  温馨提示,外界的细菌感染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许多的患者会出现瘙痒难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造成的流脓,因此应该注意耳部卫生,若是需要洗澡,应该注意方法,避免脏水进入耳朵,导致不良后果。

四、外耳道炎患者吃什么

  在耳部疾病中,外耳道炎是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疾病,一旦患了外耳道炎,大家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这种疾病的加重,专家指出,对于外耳道炎患者,科学的饮食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就具体了解一下外耳道炎如何科学饮食。

  患了外耳道炎后患者会出现外耳道疼痛、发痒、灼热的感觉,大家应该知道正常的听力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如果由于疾病无法立即听到外界的声音的话,对我们的工作于学习都是极不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外耳道炎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禁忌,希望对患者朋友能有帮助。

  外耳道炎的饮食需要注意,有些食物是不能够吃的,例如: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当然,还有些食物多吃对于患者的身体有所帮助,这些食物是平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例如:猪肝,马蹄(荸荠),莲藕,西红柿,苹果,提子,红萝卜,菠菜,雪梨等。术后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过硬等刺激性食物。

投诉
大家都在看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