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27 06:23:56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多认为与以下易患因素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诸多致病因素中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不同,故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不同。我国肝癌患者中HBV的检出率高90%,而在欧美及日本等HCV感染的高发国家及地区,肝癌患者的HCV检出率高。
HBV的致癌机制复杂,目前多认为是由于HBVDNA与宿主DNA的整合、HBV游离复制型缺陷病毒的存在以及HBV的某些基因产物使宿主基因组丧失稳定性,激活或抑制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内的细胞生长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肝细胞癌变。HCV的致癌机制不同于HBV,其可能是通过表达基因产物间接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而诱发肝细胞恶变。基因1型HCV感染者较其他基因型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癌:HBV/HCV重叠感染或合并HI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明显增加:血清肝炎病毒检测值长期处于高水平者更易发展为肝癌。
(二)肝硬化
存在不同原因所致肝硬化是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共同特征,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且多数是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发展而成的结节型肝硬化。有调查表明平均每年约有3%~6%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7%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阻止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不过一旦形成肝硬化,即使采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其仍有进展为肝癌的风险。酒精性肝硬化合并HBV、HC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性更大。
(三)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至少有13种亚型,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强。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物中AFB1的含量与肝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非洲、亚洲中部及东南部既是HBV的高流行区,又是粮油及食品受AFB1污染较重的地区,两个危险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故上述地域的肝癌发生率较高。
AFB1是一种前致癌物质,其在肝脏先经微粒体中CYP450酶系代谢,然后再经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其他Ⅱ相酶类降解而完成生物转化过程。谷胱甘肽转移酶Ml(GSTM1)基因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摄入AFB1生物转化能力的差异。生活在AFB1高污染地区并存在GSTM1纯合子缺失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四)家族史及遗传因素
在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家族史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某些具有诱发肝癌风险的隐性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与机体能否清除或抑制HBV感染相关;CYP450、GSTM1、NAT2 以及p53基因遗传多态性也与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有一定的关联。此外,携带低活性Thl细胞因子基因和高活性Th2细胞因子基因的个体肝癌发生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五)其他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和药物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以及某些类固醇均是致肝癌危险因素。HBV或HCV感染者若长期服用避孕药可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性。长期酗酒者肝癌的风险性增加,戒酒可明显降低其风险性。铁代谢障碍、低硒、钼、锌、锰以及高镍、砷也被认为与肝癌发生相关。近来还有研究表明肝癌患者螺杆菌属感染率高。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故也称亚临床期。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时一般已属中、晚期。
(一)症状
1.肝区疼痛: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持续钝痛或胀痛。疼痛是由于癌肿迅速生长使肝包膜被牵拉所致。如肿瘤生长缓慢或位于肝实质深部也可完全无疼痛表现。疼痛部位常与肿瘤位置有关,若肿瘤位于肝右叶疼痛多在右季肋部,肿瘤位于左叶时常表现为上腹痛,有时易误诊为胃部疾患;当肿瘤位于肝右叶膈顶部时,疼痛可牵涉右肩。癌结节破裂出血可致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出血量大时可导致体克。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由肿瘤压迫、腹水、胃肠道淤血及肝功能损害而引起。
3.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乏力、消瘦、发热、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4.伴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指机体在肝癌组织自身所产生的异位激素或某些活性物质影响下而出现的一组特殊综合征,可与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也可先于肝癌症状。以自发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为常见,有时还可伴有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类癌综合征、血小板增多、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二)体征
1.肝大:为中晚期肝癌的主要体征,最为常见。多在肋缘下触及,呈局限性隆起,质地坚硬。左叶肝癌则表现为剑突下包块。如肿瘤位于肝实质内,肝表面可光滑,伴或不伴明显压痛。肝右叶膈面肿瘤可使右侧膈肌明显抬高。
2.脾肿大:常为合并肝硬化所致。肿瘤压迫或门静脉、脾静脉内癌栓也能引起淤血性脾肿大。
3.腹水:腹水为草黄色或血性,多数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合并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肝癌浸润腹膜也是腹水的常见原因。
4.黄疸:多为晚期征象,以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为常见。癌肿广泛浸润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当侵犯肝内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胆管时,可出现梗阻性胆汁淤积。
5.其他:由于肿瘤本身血管丰富,再加上癌肿压迫大血管,故可在肝区出现血管杂音。肝区摩擦音提示肿瘤侵及肝包膜。肝外转移时则有转移部位相应的体征。
(三)肝癌的转移途径及转移灶的临床表现
1.肝内转移:肝组织有丰富的血窦,癌细胞有向血窦生长的趋势而且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播散。一般先在同侧肝叶内播散,之后累及对侧肝叶。进步发展时癌栓可波及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或主干;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并可导致顽固性腹水。
2.肝外转移:肝癌细胞通过肝静脉进入体循环转移至全身各部,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可引起咳嗽、咯血。此外还可累及肾上腺、骨、脑等器官。骨和脊柱转移时出现局部疼痛和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可出现相应的定位症状。淋巴道转移中以肝门淋巴结最常见,此外也可转移至主动脉旁、锁骨上、胰、脾等处淋巴结。肝癌也可直接蔓延,浸润至邻近腹膜及器官组织如膈肌、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胆囊及胃小弯。种植转移发生率较低,若种植于腹膜可形成血性腹水,女性患者尚可种植在卵巢,形成较大肿块。
1.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并发症,占死亡原因的1/3。
2.消化道出血: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者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肠道黏膜糜烂、凝血功能障碍也可是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发生率约9%~14%。肝癌组织坏死液化可自发破裂,也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若肝脏出血限于包膜下可有急骤疼痛,肝脏迅速增大;若破入腹腔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严重者可致出血性休克或死亡。肝脏小量出血则表现为血性腹水。
4.继发感染:肝癌因癌肿长期消耗,尤其在放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抵抗力减弱,再加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
2、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不仅可使肝癌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促使癌症的复发或转移,而且可加重肝功损害,导致病情恶化;
3、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或习惯:忌烟忌酒,不吃霉变的粮食,少吃腌制肉制品等;
4、生活规律,日常起居,户外活动,饮食营养,身体锻炼,规律化;
5、避免感染乙肝和丙肝。肝癌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建议:
1、对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病病史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血AFP水平和肝脏B超,对肝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对于肝炎基础上发展而来肝癌患者,应注重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尽早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肝癌的进展。
3、一旦确诊肝癌,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有无肝内外转移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肝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肝癌治疗的最有效手段。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和多学科团队联合诊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4、肝移植是一种有效根治肝癌的手段,尤其适用于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小肝癌患者,但对于晚期肝癌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5、肝癌手术后定期复查非常重要,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动态检测AFP变化。
肝硬化的蛛丝马迹有哪些?肝硬化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有哪些?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马上跟随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样化、饮食的无规律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医院里,胆囊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多,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门诊的常见病。那么,胆囊息肉会引起癌变吗?
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慢性肝病,由大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再生、坏死促使组织纤维增生和瘢痕的收缩,致使肝质变硬,形成肝硬化。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引起门静脉高压,形成了腹水症。那么宝宝肝腹水症状有哪些?请看下文。
肝癌晚期能活多久?肝癌晚期患者食欲会慢慢的降低,出现乏力,疼痛等症状,现代医学基本上已经无力回天了,那么大家知道肝癌晚期是什么症状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肝癌晚期治疗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