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3 09:07:18
本病是近代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遗传因素(35%):
Crowe等(1983),Harris等(1983),Crow等(1983)分别发现惊恐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本病的发病风险率分别为24.7%,20%和17.3%;而正常对照组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率则分为:2.3%,4.8%和1.8%;显示本病具有家族聚集性,Torgersen(1983)报告一项双生子研究,MZ同病率5倍于DZ的同病率;但MZ的同病率只有31%,提示非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生理因素(25%):
脑电图研究的资料表明焦虑症患者α节律较非焦虑症患者为少,且α活动多在较高频率范围;提示焦虑患者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Hon-Saric等(1991)对18例有频繁惊恐发作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生理测验,并与无焦虑症状的对照组比较,发现:在基础状态,惊恐障碍患者的前额肌电活动较多,收缩压较高,心跳较快,处在心理应激状态的患者,心跳加快和收缩压升高也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但对照组的皮肤电阻反应变动较大,这一研究结果提示,惊恐发作频繁的患者血管的警觉性增高,而皮肤电阻的灵活性降低。
心理因素(18%):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神经症性焦虑是对未认识到的危险的一种反应,这种危险由于神经症防御机制未能为患者辨认出来,有时这种危险只是象征性的,神经症性焦虑可为过去童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重新显现而激发,Pan(1924)强调产伤是各种焦虑之源,Klein(1948)则认为焦虑源于死亡本能,是对敌视和攻击的一种反应。
行为主义理论则认为焦虑是恐惧某些环境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以动物实验为例:如果动物按压踏板会引起一次电击,则按压踏板会成为电击前的一种条件刺激,这种条件刺激可引起动物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导致实验动物回避接触踏板,避免电击;回避电击这种无条件刺激的成功,使动物的回避行为得以强化,从而使其焦虑水平下降,这种动物模型可以说明焦虑发作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对可怕情境的条件反应。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2)植物神经症状 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 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1)濒死感或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 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 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4)极易误诊 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 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主要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由专科医生诊断。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症状和病程。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如果分数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
按照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焦虑症系神经症的一个亚型,首先须符合神经症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病员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病员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
1.惊恐发作(急性焦虑)
除了具备神经症的特征以外,还必须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相。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轻型症状特点符合以下4点,重型症状加上第5点:
(1)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景,发作不可预测;
(2)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3)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濒死恐惧、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4)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事后能回忆。
(5)患者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在1个月之内至少有3次上述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2.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
除具备神经症的特征外,还必须以持续的广泛性焦虑为主要临床相。排除甲亢、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排除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轻型表现符合以下2点,重型表现加上第3点: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3)社会功能受损,病员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符合上述症状至少6个月。
音乐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音乐很神奇,不仅可以安慰人心,还可以治愈人的伤口,音乐疗法还有效缓解焦虑症的疾病,十分的管用,我们都知道焦虑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其症状是常常会使人出现各种各样的紧张担心,从而表现的十分的彷徨不安,焦躁的静不下心来安心做事,所以焦虑症音乐疗法十分的有效,其欢快的旋律都能使患有焦虑症的人安定情绪。
治疗方法:
1音乐也要分类型的听,焦虑症患者已经很焦虑了,所以不能听更加令人焦虑的音乐,比如节奏快的音乐会使焦虑者更接的心烦,没有时间镇定下来,所以对于焦虑者来说选对音乐的类型也是十分的重要。
2对于焦虑者来说,我认为要选抒情的,悠扬的以及缓慢的音乐,个人推荐听一些西方音乐比较有效治愈心理,比如说患者可听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海顿清唱剧《创世纪》,或着是一些脍炙人口的钢琴曲等等都十分的有用。
3据研究统计,常听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会让人变聪明,容易专心,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莫扎特的音乐十分的有效,可以增强一定的记忆力。虽然音乐治疗这个处方可以自己来,但听音乐是否让患者心情获得释放,也是疗效的关键。
注意事项:
患者注意要选择能够让自己心情获得释放的音乐,假如你选择的音乐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加焦躁,那还不如不要听音乐了,毕竟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相对应的音乐治疗也是不一样的,一定要选择对症下药的音乐才最好。
双性恋,你真的了解吗?如今社会,对于同性恋、双性恋等较为少见的现象也是见怪不怪,大家的心理认可程度也在不断的放大,可是很多人还是不是太明白到底什么是双性恋,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等环境因素,有些孩子就患有内向,抑郁,叛逆等心理障碍疾病,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怎么样才能疏通心理障碍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那么心理障碍是什么病?请看下文。
抑郁症大家都想着尽快治疗,因为抑郁症如果经久不治会导致一些身体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一些药物的治疗是抑郁症患者不可避免的,可是大家面对众多抑郁症药物都不知道怎么选择,那么,老年抑郁症用药物如何治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