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7 06:52:20
一、发病原因
淋球菌是Neisser于1879年所发现,故又称奈瑟氏淋病双球菌。淋球菌为革兰阴性的卵圆形或球形菌,常成对排列,两菌的接触面扁平或微凹,大小为0.6~0.8μm。无鞭毛无荚膜,也不形成芽孢。在脓液标本中淋球菌位于白细胞内。在含有动物蛋白质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良好,生长环境的最适pH值为7.0~7.5,最适温度为35~36℃,是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在含5%-10%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迅速。20~48h后观察菌落为圆形、凸起、湿润、光滑、半透明、灰白色、边缘呈花瓣状。淋球菌可有多种分型方法。根据菌落大小、光泽等分T1~T5五种类型,T1和T2两种菌落为毒性菌株,菌体表面有菌毛;T3,T4和T5为无毒菌株,菌体表面无菌毛。菌毛与淋球菌的侵袭力有关。淋球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耐干燥和冷热。在干燥环境中1~2h死亡。加热至55℃ 5min即灭活,室温1~2天内死亡。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素均敏感。根据淋球菌生长时所需的不同营养,又可分为脯氨酸 (Pro-)、精氨酸(Xrg-)、尿嘧啶( Ura-)等型。
二、发病机制
淋球菌虽然具有内毒素,但与其毒力关系不大。淋球菌表面抗原调节宿主和寄生菌间的相互关系,是其致病性和免疫性的重要部分。表面抗原有:
①菌毛蛋白抗原 菌毛作为一种毒力因子,淋球菌表面的Ⅳ型菌毛与上皮细胞表面的CD46受体结合,通过信号传导使淋球菌黏附在上皮细胞,进而发生感染。Ⅳ型菌毛也介导淋球菌在上皮细胞表面的运动。淋球菌菌毛具有高度变异性,能够有效地逃避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可使人体反复感染该病。
②Opa蛋白抗原 Opa蛋白是淋球菌外膜表面一种具有高度变异能力的蛋白,人体细胞上存在Opa蛋白的天然受体。Opa蛋白与其受体结合,使由菌毛启动的黏附作用更为紧密,使淋球菌穿透上皮细胞,进入黏膜下层引起炎症。
③ 脂多糖抗原 脂多糖的结构在淋球菌入侵上皮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少乳糖—N—新四糖结构的菌株黏附上皮细胞量可减少至20%~30%;脂多糖的类脂A能帮助淋球菌逃避人体血清的补体杀伤作用,也是淋球菌感染机体的重要因素。
一、西医
由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那要性越来越严重,故在临床用药上应根据病菌耐药程度来选择治疗方案。当耐药监测资料表明某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于5%时,则不应考虑将该种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当耐药率高于10%时,应停用该抗生素。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以下几类抗生素对淋球菌感染进行治疗:
淋球菌感染①第三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克肟治疗淋病包括PPNG及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菌株所致的感染均高度有效。国外研究表明,头孢曲松250mg肌内注射后24h即可清除泌尿生殖道(尿液、尿道黏膜及精液)中的淋球菌;头孢曲松125mg单次肌内注射亦可在血液中维持高效的杀菌浓度,可治愈99.1%的泌尿生殖道和肛门直肠无合并症淋球菌感染。头孢曲松的优点是血浆半衰期长,副作用少且轻微,可安全地用于妊娠妇女及新生儿。此外,头孢曲松治疗咽部淋球菌感染疗效高;对杜克雷嗜血杆菌有杀灭作用;有抗梅毒螺旋体的作用,对可能合并存在的潜伏梅毒有一定疗效;对耐大观霉素的菌株有效。但极少数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过敏现象。头孢菌素静注治疗方案被推荐为用于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I)的初始治疗。当通过非培养法在黏膜部位检测到淋病时,这一疗法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淋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已见报道,临床上监测淋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显得十分重要。
②大观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广谱抗菌活性,它主要或专门用于治疗淋病。大观霉素2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对泌尿生殖道和肛门直肠无合并症淋球菌包括PPNG感染非常有效,治愈率达98.2%。大观霉素一般无过敏现象,注射前不需皮试。其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可用于妊娠妇女。当患者对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不能用头孢菌素,或患者禁用喹诺酮(肝肾功能障碍、妊娠、儿童及小于18岁青少年)时,大观霉素为合适的药物。国外有作者对推荐用于治疗妊娠期淋病的三种药物(青霉素、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进行了对比研究。但对咽部淋球菌感染的疗效欠佳,一般不主张应用于咽部淋球菌感染。
包括涂片检查,培养检查,抗原检测,基因诊断,药敏试验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测定。
1、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染色,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涂片法特异度较高,对急性患者灵敏度也较高,对慢性患者灵敏度较差。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适合用培养法检查。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因此要取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检出率。咽部涂片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球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需做糖发酵试验进一步诊断。另外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2、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佐证,培养法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患者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也是目前诊断无症淋球菌感染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筛选淋病的惟一方法。目前国外推荐选择培养基有改良的Thayer-Martin(TM)培养基和New York City(NYC)培养基。国内采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地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生长。在36℃,70%湿度,含5%~10%二氧化碳(烛缸)环境中培养,24~48h观察结果。培养后还需进行菌落形态,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和糖发酵试验等鉴定。培养阳性率男性80%~95%,女性80%~90%。
(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可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先用稀释的标本液 包被载体, 然后加入抗淋球菌抗体, 再加入辣根过氧化酶偶联的羊抗兔免疫璩蛋白,以上各步均经温育,水洗,最后加底物显色,并用分光光度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通过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1。此法不仅敏感性较好, 且无交叉反应,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在女性患者的标本检验中也获得较好的效果。
(3)协同凝集试验 用抗淋球菌蛋白I单克隆抗体致敏葡萄球菌A蛋白可与淋球菌发生协同凝集反应。此试验简易、快速、不需特豫设备, 敏惑性与特异性均较高。
引起播散性淋菌感染的菌株多为AHU-营养型,该菌株对正常人血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血清中有对淋球菌脂多糖的IgM抗体,在补体的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是有杀菌作用,缺乏C5、C6、C7和C8等补体成份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败血症或淋菌性脑膜炎。
一)淋菌性败血症:患者开始发热,体温可高达40℃,但通常是在38℃-40℃之间,寒战却不常见,有部分病人发生皮肤丘疹,瘀斑,脓疱性、出血性或坏死性皮肤损害,部分皮损处有疼痛症状。在皮损处,用荧光免疫染色可查到淋球菌或培养有淋球菌生长,PCR检测淋球菌DNA阳性。皮损的病理组织表现为浅表性溃疡并有脓液形成,真皮及皮下组织弥漫性炎症,有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累及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和局限性的坏死。
二)淋菌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为一个或数个化脓性关节炎。一般不对称,很少累及髋、肩和脊柱关节。关节液化验有淋病双球菌存在,可导致骨质破坏引起纤维化,骨关节强直。
三)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于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损中找不到淋球菌,常与淋菌性关节炎并发,皮损好发部位为手足、踝跟部和腰部。通常为扁平角化性稍隆起的斑片或斑块,呈圆锥形,黄色,或铜红色或灰白色。掌跖的皮损呈角质增生,大片角化。
四)淋菌性心内膜炎:抗生素使用前几十年中,淋球菌是心内膜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淋菌性心内膜炎几乎见不到,淋菌性心内膜炎和其他类型心内膜炎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心内膜炎时,常累及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因瓣膜的快速破坏所致的亚急性或急性心内膜炎,而导致死亡。
五)淋菌性脑膜炎:不常见,可伴有关节炎和典型皮疹,以区分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
患上糖尿病之后,在很多方面都要有所禁忌,最重要的是在饮食方面的禁忌。有的东西可以吃,有的东西要少吃,还有的是直接不能吃的。那么糖尿病人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有哪些治疗方法呢?知道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想要了解更多的话,不妨往下看吧。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如何预防狂犬病吧。
糖尿病是一个非常烦人的疾病,因为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总是那么不好不坏地拖累着你,总是让你不能随心所欲的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糖尿病不能吃的食物有很多,如果不注意吃了就会导致糖尿病复发。那么糖尿病能吃什么食物呢?
近年来,随着胸部CT检查,尤其是低剂量薄层CT筛查项目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无症状肺部磨玻璃结节被发现。其发病特点包括:以东亚裔人群最为常见,非吸烟为主的人群,女性患者,低龄化表现。2011年,肺腺癌新分类将肺腺癌分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以及浸润性腺癌。浸润前病变分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下面我们来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