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09 09:24:05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伴有大汗。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4.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7.突发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或晕厥。8.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9.无典型症状的患者仅感觉胃部不适、恶心,或者是牙痛、颈椎痛等。
1.主要原因可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还有炎症(风湿性、梅毒性、川崎病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痉挛、栓塞、结缔组织疾病、创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多种。2.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体力活动少、高龄等。
治疗心肌缺血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药物抗心肌缺血,那么它都包括哪些种类呢?
硝酸酯类: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剂型包括片剂、针剂、贴膜和喷雾剂等。硝酸酯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是降低前、后负荷及耗氧量;改变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灌注。但这类药可迅速发生耐药性,停药后可逆转。
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合心爽、异搏定和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直接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与释放。这类药物没有耐药性,可反射性增快心率,有的药物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阻滞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供血;改善心肌代谢。但β受体阻滞剂可扩大心腔容积、延长射血时间而增加氧耗。服用这类药时,不可骤停,否则有反跳现象。应注意其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
ACEI类:目前,对这类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仍有争议。主要焦点是ACEI类药不增加缺血区供血,可出现“窃血”现象。
其他:如双嘧达莫、吗多明、尼可地尔、哌克昔林、卡波罗孟和Na+/H+交换抑制剂等。
1.饮食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戒烟少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3.适度运动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要量力而行。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情况,病情如有变化要及时就诊治疗。此外,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
5.预防药物主要是防止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因冠心病死亡,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分为以下类型: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30%,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3、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4、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
心脏支架手术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即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以预防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治疗。那么,冠心病下支架打麻药吗?
高血压脑病为高血压病程中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情况,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及时治疗其症状可完全消失,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那么,高血压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脉管即血管,动脉和静脉都为血管,因此动脉和静脉阻塞不通引起的临床症状均为脉管炎。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病的总称,其中包括的病种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深浅静脉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慢性小腿溃疡、糖尿病烂足、丹毒、雷诺氏症、大动脉炎等疾病。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介绍。
深静脉曲张,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血栓形成。从临床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青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瘀证疾病,无论是早期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或是后期静脉再通静脉血流倒流,都可以出现下肢静脉瘀血综合征—下肢胀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那么,深静脉曲张的症状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