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9 08:01:28
宝宝从出生到会走要经历几个阶段,妈妈千万别强求。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就能抬头、抬腿,可以坐起来了;5个月的时候,他开始有力量,会翻身了;长到6个月,基本就能爬了;爬需要一段稍长的时间,到10-11个月慢慢站起来学走;1岁到1岁半宝宝就能独立走路了;2岁前后,他的大脑神经发育完全,走、跑就都没问题了。
宝宝走路的时候别喂他吃东西,以防噎着、戳着嗓子。地面一定要平,不能有坡、不能滑。否则宝宝走起来很容易摔倒、受伤。孩子在家里走的时候,别让他在摆满各种尖角家具的房子里走,避免磕着。
宝宝16个月还不会走路也算是正常的,是锻炼得太少了吧,要多让宝宝自己练习下走路才行的,如果是腿比较软的有可能是缺钙的原因的,也有不少的宝宝是到了一岁半左右才会走路的,我家的宝宝马上一岁了,现在自己已经是能扶着墙边走路了。
正常的话,孩子一般是一周岁左右就是可以走路的了,如果是15个月走路的话,有点晚哦,可以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下微量元素的检查,看孩子是否是缺钙,缺钙的话,也是很容易出现孩子走路晚的,平时多给孩子吃一些含钙的食物,多晒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就是可以的。
1、巧用家具
独立站立是宝宝学会走路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创造机会给宝宝锻炼站立。教导宝宝用双手抓住和自己差不多高矮的东西,如茶几、床沿或者大人的腿,来帮他保持平衡,然后站立起来。
2、利用玩具
利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引诱宝宝勇敢的踏出第一步。妈妈们可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来进行:首先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一个手距离的地方,宝宝只要向前走一步就能触及,然后慢慢的拉远到2个手的距离,宝宝需要向前走2步才能触及。继而不断的拉长距离,鼓励宝宝向前走更多步。
3、做做仰卧起坐
要练习宝宝的肌力,还可以与宝宝做仰卧起坐运动。宝宝仰卧,妈妈拉着他的双手做以下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反复几次。注意、拉宝宝的双手不能太用力,以防用力不当造成宝宝脱臼。
4、蹬蹬腿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托起宝宝,让他做蹬腿弹跳动作,练习宝宝腿部的伸展能力。
有些爸妈以为爬行是宝宝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注意创造条件让宝宝早点学爬和多爬,甚至觉得不会爬就直接走也没关系,其实这对宝宝来说是其成长路上的一大遗憾.
1.完善平衡协调功能
爬行时宝宝必须把头、颈项抬起来,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
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是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走、跳跃打下良好基础.
2.刺激大脑更聪明
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宝宝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还能提高宝宝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爬行,对宝宝来说可谓是一项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这种活动与坐着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比躺着要多两倍.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增多,宝宝就吃得多、睡得香,身体也长得快、长得结实。
1.让她愉快地独自走路,不要硬叫她独自行走.需知愉快的心境是学习所必须的,我们大人也一样.她如果不想走,你硬叫她走,她不高兴走,会产生逆反心理,索性蹲下不走了.
2.把走路不当一回事,在生活中,让她在极短距离内拿来一样东西,送一样东西给爸爸,在拿的路上,可以扶东西,可以爬行,不批评,不硬拽,让她轻松的情景中完成独走的任务.
3.由于她摔过跤,所以她很怕再摔跤,以致不愿独自行走.这次一定要尽量小心,让她在走路时不摔倒.可以牵她一只手、可以让她牵你一个指头、可以让她走一会儿扶东西、可以让她蹲下,待她平衡掌握好了,再完全放手,只在一旁保护,就可以了.如果这次再学习独走,不摔跤了,她就会有自信心,愿意一个人走了.
4.孩子13个月,还不能独走自如,你也不必太着急,因为极大多数儿童要到15个月才独走自如呢!很可能你会把这种焦急的心情向她表露,甚至还会批评,生拉硬拽,这就适得其反了.
5.孩子在短距离内走路时,没有要扶,没有要牵手,也没有跌倒,完成一次任务(比如拿一样东西、送一样东西)后,要大大表扬,这可建立起她的自信心,她一定会愿意试一试在较长的距离中独自走路,这样,慢慢地,她就会完全独自走路了.
宝宝的出生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她/他的到来,是从精子进入到子宫里着床,形成胚胎开始。就如春天到了,小草在营养丰富的土壤里,偷偷地钻出来了,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她/他每一次的跳动,仿佛跟妈妈在玩呢。宝宝的健康成长,都让爸爸妈妈们如沐春风一样。那么,怎么看宝宝是不是o型腿呢?
一般说来,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尿床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虽然白天正常,但是晚上却仍然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那么小孩尿床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那么正确测量体温的方式是什么?
宝宝拉肚子,让妈妈忧心不已。除了日常护理外,妈妈还可以从饮食入手,通过食物来减轻宝宝拉肚子的状况。宝宝拉肚子吃什么好的最快?宝宝腹泻时,可以多给宝宝吃一些有止泻作用的食物,例如苹果、胡萝卜等,还可以多给宝宝吃容易消化的东西。下面我们来看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