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02 08:06:37
房颤一般表现为心率持续不规则跳动。老年人的年纪的不断增加,到75 岁以上心房纤颤的发病率提升 10%。心房扑动时,心室活动频率为 一分钟300~600 次 ,心跳不仅快而不规则。不但比正常心跳快得多,并且是完全无规律,产生了很大的负担,而心房也没有了有效的伸缩功能。此病症的发病还与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息息相关。
心房颤动是医学上最普遍的自发性心率失常之一,心房纤颤的临床症状是心慌气短、晕眩、胸闷等,但一些病患没有任何症状。当心房颤动发生时,心室的有效收缩功能消失,造成血液在心室中的堆积,并将会形成动脉硬化。血栓剥落后,会随着血液游动而停止,将会造成相关联部位血管硬化,如脑梗塞、肺栓塞等。最普遍的栓塞事件是脑梗塞,或脑出血,这一般被称为" 中风 "。
心房颤动造成的中风比别的原因引发的中风更难治。这由于心室比血栓内空间更 "宽敞"。假如心室中存有凝血凝块,那么它就更大,更有机会阻塞身体较大的血栓。
做三件事让房颤病患远离中风
首先,前往正规的医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评估中风风险。一些房颤病人有心慌气短、疲惫、慢性心衰等病状。他们不正确地觉得服用药品来调节这种病状能够防止中风。实际上,心房颤动病患的中风与其安全风险相关,但与心房颤动的病症不相干。房颤病患应在医师指导下分辨自己的中风的危险因素。
第二,合理应用药物。假如评估得出结论有中风隐患,则应服用抗凝血剂以防止中风。但很多心房纤颤病患仍在服食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血剂。它利用降低血细胞集聚来防止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引发血栓的防范和治疗有一定的功效,但对心房颤动引发动脉硬化的功能有限。
坚持长时间定期服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必须常年服用,而不是间断性服药。即便你觉得难受,也不代表中风的隐患消退了,因此你不能停下吃药。
最后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心房纤颤造成的中风可引发高达 25% 的 30 天死亡率和高达 50% 的年死亡率;脑血管病后头年总计复发率超过 6.9%,一定给予重视,加强预防工作,尽早就诊,减少心房颤动风险。
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脆弱,很容易患上某些疾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就很高,其中尤以女性见多。冠心病其实是心脏病的一种,它是一种慢性病,但是它的“杀伤力”很强,一旦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可能因此失去生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冠心病发作起来,究竟有什么征兆,因此错过了就医的最佳时期,其实冠心病发作有5个征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留心观察一下。
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心肌炎病的前驱症状,病人可有发热、疲乏、多汗、心慌、气急、心前区闷痛等。检查可见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增高,血沉增快。心电图、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包括静养,改进心肌营养、控制心功能不全与纠正心律失常,防止继发感染等。
血脂指的就是我们血浆当中所包含的各种脂肪总称,血脂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进行血液检查时,主要看的也是这四项检验的数值以及总胆固醇的数值。很多人对血脂的正常范围不是特别了解,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成倍增加。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Framingham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那么,心房颤动有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