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7 10:32:45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症状、全身症状等。
1.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多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不成形,可有黏液便、脓血便等。有时仅表现为粪便变细。
2. 腹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疼痛部位多不确切,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若癌肿穿透肠壁或引起肠梗阻时,疼痛可加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
3.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早期可推动,后期多固定。肿块多位于乙状结肠或横结肠等部位。
4. 肠梗阻症状:一般属于较晚期症状。多表现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可有腹胀、腹痛加剧、便秘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呕吐。若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则更为严重。
5. 全身症状:由于慢性失血、癌肿溃烂、感染、毒素吸收等,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常不典型,易被忽视。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不适症状,尤其是有大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病史等高危因素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为肿瘤治疗“三板斧”之一,化疗是很多肿瘤病人治疗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治疗中,化疗药物会随着血液流经身体的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在杀灭全身癌细胞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受到伤害。虽然目前越来越先进的化疗手段,已经尽可能的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是在临床上,仍然有不少患者会产生化疗后的不良反应。 有肿瘤患者因在化疗后“手脚麻木”而恐慌不已,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其实,这也是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之一……那么,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梭形细胞肿瘤主要是以梭形细胞为主,可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形态学表现可以是癌也可以是瘤。如发生在上皮组织(如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鳞癌),也可以发生在间叶组织(如梭形细胞肉瘤,梭形细胞间质肉瘤),形态表现复杂,多类似肉瘤,或伴有形似肉瘤的间质成份,免疫表型既可表现为癌,也可表现为肉瘤,或表现为癌肉瘤结构等的一类肿瘤。该病变较难直接检查,需多方面的检测如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等。接下来为大家具体介绍。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那么胰腺癌病人临死前的症状有哪些?请看下文。
肺癌这种疾病有早期中期和晚期之分,每个阶段的表现和存活几率又不一样,相信我们都应该知道肺癌更容易降临到一些中老年身上,很多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肺癌中期化疗能活多久呢?我们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