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蛋白尿不能确切说明问题!

发布时间:2016-12-16 12:47:37

  尿蛋白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端倪,在出现微量白蛋白时,及时降血压、降血脂、稳定血糖,可及时控制肾病发展恶化。中山六院肾内科副主任张益民教授建议,出现一次尿蛋白不能准确说明问题,需要连做三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若都超出标准,即可判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是血液中一种较小的蛋白,这个“小家伙”开始出现在小便里,说明肾脏生病的时间并不长。张益民说,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是提早发现这种致命性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急剧升高、体育运动、尿路感染、血压升高、急性发热等情况下,可以导致蛋白尿的暂时升高,因此一次蛋白尿的异常应该再复查两三次,如是持续的尿蛋白增多,则说明出现了临床糖尿病肾病的苗头。避免糖尿病发生肾损害重点在预防,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戒烟,注意限制日常蛋白质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平时除了检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尿液检查。

  如何尽早揪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苗头?

  苏北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毕光宇为您介绍了几个常见的症状,糖友们多留意——

  蛋白尿。尿液非常浑浊,有较大的泡沫,不易破损,而且较长时间不会消失,一旦发现请及时到专业的肾脏病专科医院就诊。

  高血压。高血压与患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病症并发症出现等有关系。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检测出高血压,以四十岁及以上患者常见,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容易对肾脏血管损害,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体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及时就医。

  水肿。患者水肿一般是眼睑水肿,以清晨起床后最为常见,但起床后活动活动就会消失,若患者眼睑早起时经常水肿,甚至出现双下肢水肿,需要去医院做一次检查确诊。

  肾病综合征。患糖尿病在十年以上常出现青年型糖尿患者病例,属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已经到晚期,极易发展为尿毒症,患者对此一定要重视。

  视网膜病变。这并非肾病表现,但却常常与肾病同时存在。

扩展阅读:

一、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 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 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 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3.其他检查
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风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投诉
大家都在看
化疗一次后肝损伤的表现 化疗的副作用
化疗一次后肝损伤的表现 化疗的副作用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肝脏是在治疗期间最容易被损伤的器官,尤其是化疗药物。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造成了很大损害。其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就是肝损伤。那么化疗后肝损伤有哪些表现呢?

降高血脂的药有哪些 如何降高血脂
降高血脂的药有哪些 如何降高血脂

  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那么得了高血脂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如何降高血脂。

中医将首次纳入全球医学纲要,2022年世卫成员实施
中医将首次纳入全球医学纲要,2022年世卫成员实施

9月26日,世卫组织最高权力机构——世界卫生大会将于2019年推出该组织的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将首次纳入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全球医学纲要也被称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在全球拥有绝对的影响力。ICD对数千种疾病和诊断进行了分类,决定着100多个国家的科学诊疗过程。

放疗前多久进行拔牙 放疗与拔牙的关系
放疗前多久进行拔牙 放疗与拔牙的关系

  今年60岁的文伯两年前由于舌癌接受手术切除之后,曾做过2次化疗,30次放疗。不久前,他由于牙痛,去医院拔了一颗牙,没想到引起了严重感染,导致齿槽溢脓,最终诱发了颌骨骨髓炎。口腔专家介绍,发生在口腔或咽颈部的癌症,如鼻咽癌、舌癌、牙龈癌等,由于患者接受放疗后,颌骨周围的局部血管受到了损伤,极易引起感染,最终导致放射性骨坏死和放射性骨髓炎。专家提醒,口腔肿瘤患者在放疗后的3~5年内都不要拔牙。

  • 欺诈
  • 色情
  • 恶意营销
  • 违法信息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