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大剂量放疗后放射性肠炎如何治疗

女  2016-02-09 07:29:17

病情描述:


无生育。2010年8月宫颈癌中晚期介入疗法治疗后放疗20次,宫颈癌病兆本月检查结果:现癌症疾患基本控制。
2010年9月底出院
2010年10月初,肠道流血
2010年10月15日,肠道大出血
现住院,等止血后照肠镜。医生初步推断可能为放射性直肠炎。
患者10岁左右换肺病5年,后治愈,脾脏略大。轻度贫血。从哪里入手,如何进行治疗?病人在治疗期间是否痛苦难耐?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痛苦。为什么放疗后1个月就大出血?

放射性直肠炎在肠粘膜下小动脉受后,小动脉的内皮细胞以放射线很敏感。大剂量放射治疗使细胞肿胀。增生。纤维样变性。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因此产生肠壁缺血和粘膜糜烂。溃疡。肠道内的细菌侵入使病损进一步发展。此外以下两个原因也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因。1、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肠粘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最为敏感。以氚标记的胸腺嘧啶作细胞更新观察。发现肠粘膜的更新是通过位于肠腺隐窝部的未分化细胞增殖而完成的。这些细胞在分化后失去分裂的能力并逐步移向肠粘膜表面。放射线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使肠粘膜发生特征性的急性蹭。如果放射剂量不过量。在停止放射治疗后1~2周粘膜损伤便可恢复。最近研究发现。多次照射的效果撒于照射时隐窝细胞所处的细胞周期。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而在晚期合成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由于在任何特定时间所有增殖的隐窝细胞仅有一部分处于细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因此单次大剂量照射仅使一部分细胞死亡。而在数天后细胞有丝分裂又恢复正常。2、肠壁组织受损:肠壁组织经广泛持续照射后引起水肿。肠壁各层均有纤维母细胞增生。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呈透明样变化。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粘膜面扭

放射性直肠炎是妇科恶性肿瘤男性前列腺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宫颈癌体外照射结合腔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时,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约为5.3~15.6%。放射性直肠炎也是盆腔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它是一种自愈性疾玻如治疗和护理及时、得当,可缩短其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因: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及肛管直肠癌,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直肠流血,为鲜红或暗红色,多在排便时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尔大量出血。破溃后有坏死组织脱落排出,有臭味,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约肌受刺激而出现里急后重。1.早期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对放射线的反应,早期即可出现胃肠道的症状。一般多出现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恶心、呕吐、腹泻、排出粘液或血样便。累及直肠者伴有里急后重。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便秘少见。偶有低热。腹痛型肠易激综合症则提示小肠受累,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水肿、充血,严

放射性直肠炎是怎么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也是盆腔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及肛管直肠癌,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保守治疗,使用抗炎止血,保留灌肠,高压氧等。(一)调理:病人卧床休息,进稀软、少渣、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热水坐浴,肛门部热敷,以减少局部刺激。(二)全身治疗为减少肠道感染,减轻炎症,可给予磺胺类、四环素、黄连素或穿心莲等控制肠道炎症。腹痛、腹泻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解除痉挛,减轻腹泻。西药治疗此病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三):局部治疗1.用芍药甘草汤合黄霉液5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2.如直肠粘膜破溃,可于表面涂以1%醋酸可的松溶液,每天1次;或用2%龙胆紫溶液,每天1次;也可用消炎痛栓纳入肛内,每天2次。3.如伴有直肠狭窄,但尚能伸入手指者,可行扩肛,每2周或每周1次,持续数月。如不能伸入手指,或已
  以上是对“宫颈癌大剂量放疗后放射性肠炎如何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