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药

现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篇报道,见于1958年。60年代以个案报道为主,亦有一定样本的临床观察资料。强调本病为内痈,多采用冰硼散、锡类散、云南白药、黄连粉等传统常用外治的方药,取得较好的效果。工作做得最多的是80年代,据统计,仅1980~1989年有关本病的临床文章就达200余篇,在诸多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治疗方法上,本中心专家组近年来通过对内服药(包括辨证的专方治疗)灌肠、中西医结合、内服药与灌畅相结合这四种方法的比较,认为以纯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体现了标本兼治;另外通过中、西药物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显著高于西药。从11165例临床疗效分析,总有效率为94.76%,证实中医治疗效果显著。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本中心专家组近年来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证实,中药对结肠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中药尚能抑制机体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殖,以减弱免疫反应。并可解除肠道痉挛,抑制肠蠕动。通过对患者观察也发现,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提示本病的向愈与免疫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关系。另外,本中心专家组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进行药理实验,结果证明

您好!常见的结肠炎药物
   1.水杨酸类药物:这类药物最便宜的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需要人体肠内细菌的帮助才能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分解的另一种药物成份磺胺吡啶则对肝脏可能会有损害,因此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最后不要同时服用抗生素,并每月定期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它们能够改变患者机体的功能,延缓炎症的进程。这类药物对轻到中度的结肠炎有效果,同时,也可预防该疾病的再发。
   2.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主要有口服制剂强的松,重症患者也可短期使用静脉制剂。因为它的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长疗程治疗或维持治疗。在选用该类药物时医生可能会就其疗效和副作用与患者详细讨论。
   3.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6-MP)、环孢霉素。药物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控制炎症的继续发展。免疫调节剂适用于那些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无效或部分有效的患者,也是目前维持治疗最好的药物之一。它也可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当患者对其他药物无反应时,它可能对维持疾病的缓解起作用。但该类药物一般服用3月左右开始起效,部分患者易出现白细胞降低

病情分析: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意见建议: 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疗,可自愈。肠炎一般也不应用抗菌药。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最好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患细菌性痢疾时,因痢疾杆菌对常用抗菌药广泛耐药,一般可选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吡哌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空肠弯曲菌肠炎可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治疗。耶尔森氏小肠结肠炎杆菌肠炎一般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四环素、氯霉素等。沙门氏菌肠炎轻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药,重型病人可用氯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用新霉素、粘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治疗,可获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尔氏鞭毛虫和滴虫引起的肠炎,可用甲硝哒唑(灭滴灵)治疗。血吸虫病可用吡喹酮治疗。白色念珠菌肠炎以制霉菌素口服,疗效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则需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
  以上是对“直肠炎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