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您好!我在单位07年3月组织的一次体检中,做腹部B超查出"胆囊多发息肉样变(最大者长径约0.4cm)",由于工作较忙,身体也没有感觉什么不适,所以没去复查.请问:这种情况如果出现的话,目前有什么药物可以有效的根治吗?
杨兴福主任医师: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很多医疗机构打着“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旗号,其实纯属骗钱.他们的药物甚至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如何保证安全?更不用说治疗息肉了;因此提醒患者朋友,即使买药,也应该到正规医院让医生开,而不应随意相信那些广告,擅自买药服药;切记,你所服用的药物可能对你的肝脏等身体器官早晨炎症损害,只是这些损害你一时不容易看到. 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以往认为,原则上息肉单发小于10mm可严密观察,多发息肉或大于10mm的单发息肉多主张预防性切除.现在由于对胆囊切除的各种弊端的认识,因而建议:5mm以下可以每3个月做B超进行观察;5mm以上,因为有一定比例的人会恶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造成思想有负担,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可消除息肉,建议进行“保胆取息肉”手术,取出息肉,保住胆囊.手术的目的只是摘除息肉和明确病理性质,解除心理负担,并不是像以前那样等到10mm,连胆囊一起切除. 目前,治疗胆囊息肉最有效的手段是手术治疗,分切除胆囊手术和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 1、(开腹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 胆囊切除术近代医学术上作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病变的方法,运用于临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目前在县级及部分乡镇医院己能熟练开展胆囊切除术,从而使接受胆囊切除的患者空前增多,大部分临床医师向患者解释:“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影响”,为很多患者接受这项手术吃了定心丸. 然而,胆囊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10分重要的消化器官,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一环.切除胆囊会对人体造成重创,引起长期的消化不良和腹胀腹泻,很多人切除胆囊后气色不好、体质差就是因长期的消化不良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囊切除后对人体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造成胆道损伤 胆囊切除后,胆囊作为胆道重要一环被破坏,损伤在所难免; 2)、消化不良 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如果胆囊一经切除,肝胆汁由肝内排出后却无处可存,不管人体是否需要,只能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这样,当人进食时胆汁量不足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影响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其结果一是诱发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等,2是造成身体遭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的痛苦.另外,胆囊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功能和免疫功能,切除后会引发其他身体机能问题. 3)、引发碱性反流性胃炎 胃大部切除可致碱性反流性胃炎,正常人进食后胆囊收缩使胆汁集中大量进入肠道.这一过程与胃102指肠的分泌及蠕动是有规律地同步进行的.胆囊切除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而又缺乏食物和胃酸的中和,胆汁可在102指肠内淤积而逆流入胃,使胃内PH值升高,细菌繁殖,而使胃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胃腺体萎缩及溃疡形成.有人对胆囊切除6个月后的患者行胃液检查,发现其中胆汁酸含量明显增加,最低增加2倍,最高增加380倍,平均增加24倍.胃酸分泌明显下降,胃壁细胞受损,胃镜下呈弥漫性炎性改变.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过程中,切除胆囊病例组明显高于未切除胆囊组(425比370).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前,胆囊具有浓缩胆汁的作用,浓缩的胆汁对胆固醇的溶解度较高;而胆囊切除后,胆盐池明显减小,胆汁的浓缩失去了场所,肝胆管的胆汁酸浓度降低导致对胆固醇的溶解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结石从而引发胆总管结石.而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切开胆管,是个大手术,治疗难度非常高. 5)、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可能升高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胆囊切除患者占很大部分: 1>欧洲学者临床调研后得出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较未切除者高45倍. 2>有人对7000例结肠癌病例作回顾分析后发现,6千例有胆囊切除史,并发现胆囊切除10年以上患者比未切除胆囊患者的大肠瘤和癌的比明显增加,由21.8%增加到38.5%另有人随访胆囊切除后10年以上的病例发现,女性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女性高约70%,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高2倍.由此可见,胆囊切除与结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虽然尚未成为定论,但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6)、肝损害和结肠损害 目前己证实石胆酸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毒性.而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多,所产生的石胆酸经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和结肠以后,会造成慢性肝损害和结肠损害,而结肠损害很可能是结肠癌的一个原因. 以上所述切除胆囊所造成的这些后果,医生事前不可能细讲,在手术同意书上也只是用“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来表示,在出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时,医生多是用病情复杂,不可抗拒来解释,很难评为医疗事故.当你咨询了一些医生,他们都说切除胆囊对人没有影响,这是没有轮到他自己,在问到是否可以保胆,他们千篇一律的说,保胆手术后会复发,其实他们说的是旧的保胆手术,而新的保胆手术已经不是他们以前那种“一取了之”、被动等待复发的旧办法,由于采用了许多防止复发的措施,使术后5—10年的复发率从以前的30%—40%降低到2%—4%或更低,而且远不会发生胆囊切除那些可怕的后果,如免疫功能低下及胆囊切除后大肠癌和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升高,至死至伤等. 2、腹腔镜切除胆囊的问题 现在很多医院在宣传胆囊切除术时总会不忘带上“腹腔镜切除胆囊”.但是实际上,腹腔镜只改进了器械,没有改变胆囊切除的基本程序和所引起的后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比开腹的更高,一想就明白,开腹手术百年,在3维直视手指触摸下都有0.5%左右的胆道损伤率和死亡率,腹腔镜没有改变(分离、结扎和切断胆囊管)造成医原性损伤的基本步骤,怎能改变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病率呢?更不能与保胆手术相比了.把腹腔镜的好处拔得如此高,完全是商业上占领市场的宣传,其实,用腹腔镜切除有功能的胆囊,是以牺牲机体内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切口美容的手术. 3、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 在胆囊底作小切口进入胆囊腔后,使用硬性纤维胆道镜这一内镜设备,借助其影像清晰、放大倍数高等优点,可发现并用活检钳逐一清除更细小的胆囊息肉.当胆囊息肉大小超过6毫米以后,息肉绝大部分有小动脉供血,旧式手术方法经常出现钳夹息肉后“血肉模糊”的尴尬场面,借助于纤维胆道镜+电凝设备,用于摘除息肉后的止血,出血量极少,可为术者创造“无血环境”,既缩短手术时间,又避免了血块遮挡导致息肉的漏诊;并且,术中将息肉送病检,如为恶性病变则行胆囊癌根治手术,即切除胆囊;将息肉逐一清除干净,确保胆囊管通畅后关闭胆囊,逐层缝合腹壁,医用粘合胶粘合皮肤,无需拆线.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3到5天后即可出院.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开创了微创手术和胆囊息肉治疗新的境界,保留胆囊,维持人体整体化平衡,取净息肉,安全高效,创伤更小,极具美容效果,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为目前国内治疗胆囊息肉最先进的方法.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其主要意义是取出息肉,保留胆囊,维护了正常人体的平衡和生理功能.当然,它也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严格的讲,所谓“微创”,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要器官的功能,是最大体现微创含义标准.如果胆囊器官被切掉了,胆囊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采用所谓的“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切除胆囊,切口再小,“恢复快”,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是重创了.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的另一个特点是10分安全.此种手术无严重合并症,无死亡率.这是目前任何胆囊切除手术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病人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对于那些胆囊已无功能、胆囊严重萎缩、胆囊癌变的病例则应胆囊切除,毫不犹豫. 当然,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方法,除了体现保留胆囊功能的微创精神外,还体现了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美容佳,收费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切口小,平均2cm长,并且不做缝合,不需拆线,也不做造瘘;而传统胆囊切除术的切口长度为15—20cm,术后需拆线治疗,并留有较大的瘢痕;即使是采用腹腔镜所谓的“微创”手术,也有3个切口,与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相比,实在算不上“微创”,应该是“大创”了. 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由切口进入腹腔不切断腹壁肌肉,故损伤极小,恢复快;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3到5日后出院.
丁波主治医师:如果没有症状可以密切观察,如果增长,应该手术治疗.
爱心医生:现在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大小,如果出现疼痛不适感,建议手术切除治疗.
查看原文>>问:男,三十七岁,检查肝胆胰脾肾,B超.结果如下:肝大,肝内钙化灶,胆囊息肉样变(多发),大者有0.6CM,胆囊壁胆固醇结晶,脾大. 请问医生,我所得的胆囊息肉有没有必要作手术,如果不作手术,吃什么药,可以消除息肉与结晶. 请问医生,脾大有没有什么关系? 另作说明,我去年曾经献过血,无任何肝病.
查看原文>>问:请问胆囊多发性息肉样变(直径0.7cm) 要手术吗?该如何预防治疗.
蔺飞医师:你好: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 胆囊息肉临床特点 特点一: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典型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预防】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供参考。
查看原文>>问:胆囊多发息肉样变是什么意思?胆囊多发息肉样变是什么意思?
李玉丰主治医师:病情分析:胆囊息肉本身就是一种病变。指导意见:胆囊息肉有恶性倾向的,不知现在有何症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提问人的追问 2013-11-04 19:50:06没症状,感谢医生的回答 回复人的回复 2013-11-04 21:01:42哦,那自己决定吧,胆囊多发息肉是有恶变可能的。 提问人的追问 2013-11-04 21:08:05嗯,好的,非常感谢您!谢谢! 回复人的回复 2013-11-04 22:05:05不客气
戴建民副主任医师:病情分析:胆囊息肉是指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指导意见:炎症性胆囊息肉样变往往是多发的,建议口服消炎药(如:氨苄西林丙磺舒)2周左右。
丁关保主治医师: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检查情况,就是胆囊壁上长了好多息肉。指导意见:如果息肉很小,一般都是良性病变,没什么关系的,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如果息肉生长的速度快,达到1cm以上,就建议手术治疗了,以免癌变,所以目前还是观察就可以了,祝身体健康。
查看原文>>问:全部症状:胆囊息肉5*3毫米.形态正常,充盈良好,囊壁光整,见多发增强光团,后无声影.发病时间及原因:体检发现,已有数年.治疗情况:没有治疗过.想要得到的帮助:指导治疗或建议.
爱心医生:病情分析:你好,胆囊多发息肉,有发生恶变的潜在危险性,建议:尽早择期手术为好.微创手术腹腔镜手术,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意见建议:胆囊多发息肉药物治疗效果很不理想,最终都是要经过手术的,只不过在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不手术,一旦有症状特别是急症的时候就要考虑胆囊摘除术了,建议您平时一定按时吃早餐,忌烟酒,忌油腻,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生气上火.
王忠银副主任护师:胆囊息肉没有药物能够治疗,小的息肉可以随诊观察。如果胆囊区压痛明显,息肉逐渐增大,可以手术切除胆囊彻底根治,可以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创伤小,出血少,容易恢复。
樊桂香副主任护师: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您,男,48岁。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多发胆囊息肉,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继续观察,每年做B超复查。如果息肉增大或有右上腹不适,见到正规医院肝胆外科就诊。
查看原文>>问:去医院照超声 就写胆囊大小形状正常 囊壁欠光滑 附壁见多个实性弱回声团 无声影 不移动 最大者大小为 0.4X0.4cm 我今年才17岁 那医生叫我不用做手术 他说这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没有什么变化的... 但是我上1年去照的时候那医生叫我尽快做手术 相信谁了? 还有拌有胆囊炎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看看怎样治療
周国辉副主任医师:病情分析:呵呵,只能说给你这次看的医生不是很懂这个病的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只要看到息肉在胆囊那么是最好早做手术的意见建议:原因在于胆囊的息肉在医学上被定为癌前期病变,意思就是时间长了有转成癌的可能,所以说您去年看的那个医生才是说的对的。早做手术,可以选腹腔镜,痛苦小一点,一般三天就出院了
李得平医师:病情分析:这种情况胆囊多发息肉,只要没有明显的腹痛和面色发黄的症状,就不必进行治疗,胆囊多发息肉很少发生癌变。意见建议:不必担心,目前不必进行治疗,平时注意不要饮酒,不要暴饮暴食,一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徐大方主治医师:病情分析:你好,你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多年的息肉病史的话,没有明显的症状的话,这么小的息肉不需要处理!意见建议:胆囊炎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事,但是如果是症状比较明显的话,我建议手术治疗,毕竟难受吗!每半年查次B超!
查看原文>>问:病情描述:我是2009年体检才知道的,没有明显反应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治疗化验、检查结果: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胆囊炎
宋咏梅主治医师:病情分析:胆囊息肉样变一般需要与胆囊肿瘤相鉴别,超声检查和CT检查有助鉴别。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