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患者年龄:2患者性别:男病情描述:这段时间大概10天左右,宝宝不停地间断性发烧,基本上就是凌晨一两点开始,用点退烧药就好了!早上起来就没事!到附近的医院看了看,说是炎症比较厉害,咽喉部位红肿了!然后开始用药,起初就是两三天就发烧一次,大前天到昨天没有发烧,今天早上突然高烧到39.5℃,然后去医院输液,医生说是炎症比较厉害需要输液3天,宝宝这几天也不好好吃饭,不爱喝水!请问在生活中该怎么注意!
朱芳主治医师:病情分析:你好,宝宝反复发热还是要查出发热的病因,最好尽早检查一下血常规,一般多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确诊后建议积极抗炎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或者再林,积极配合抗病毒的药物利巴韦林,清开灵,双黄连等指导意见:单纯退热只是手段而已,而且不治本的,一定要让宝宝大量喝水,可以使用酒精擦拭物理降温啊 提问人的追问 2014-10-16 21:55:13前几天查了血常规说是感染,但是我看用药这么几天了也没见什么起色!孩子喂药太难了!喝水比喂药还难!这两天还不怎么吃饭!我想问问,买一些孩子平常爱喝的饮料加热后让他喝行不行?今天输液厅医生说是抗病毒的! 回复人的回复 2014-10-16 22:10:47你好朋友,根据你的描述,你的情况建议坚持治疗,注意多喝水,增强营养
黄青主治医师:您好,孩子要是反复发热,还是考虑炎症感染未控制的,注意验血结果,最好是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看看炎症情况,根据感染灶合理用药治疗,多喝水,对症退热,不爱吃饭还需要注意口腔部位有无疱疹出现,勤洗手,流质易消化饮食为主。
李彬医师:病情分析:您好,宝宝间断性的发热,是需要到医院做一下血常规的检查,最常见的原因是炎症感染引起的。指导意见:1.治疗的方法,生活上是需要注意多喝水。口服的药物是可以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和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等。
查看原文>>问:全部症状:宝宝前两天着凉了,前天下午开始发烧,38.2左右,晚上我们给他熬了姜糖水喝,贴了退烧贴,精神很好,食欲也还可以,大小便那些都正常,昨天下午发烧达到了38.8,给他喝了次退烧药后烧退了下来,昨晚2点多后又烧到了38.7,又给喝了次退烧药后烧又退了下来,今天10点多又烧到了38.7给他喝了退烧药和加喝了利巴韦林和阿莫西林,他总是这样反复发烧,请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发病时间及原因:前天,着凉治疗情况:退烧药,阿莫西林,利巴韦林想要得到的帮助:怎么把烧退下来?
王志新主任医师:宝宝的情况用这样退烧药只是解表不能治本,没有实质性治疗作用,可以服用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具有寒热并用、表里双解的功效。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成分含葛根、桂枝、浮萍三味中药能消炎、抗病毒,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是纯中药、更安全。治疗发烧效果显著。
查看原文>>问:我家宝宝十个月从昨晚起就有些发烧。我该怎样让她退烧/多少算低烧 ?低烧用药好吗?护彤怎么样?
潘思年副主任医师:你好,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之一,体温超过38度5,建议口服退热药物,比如布洛芬。尽快就医,完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根据病情轻重,及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恰当合适的治疗。
查看原文>>问:主要症状:白天没有烧,或低烧,晚上发高烧38.5度发病时间:两天了化验检查结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前两天打了疫苗,发了两天低烧,医生说正常,然后就好了,隔了一天,昨晚发高烧,打了一针好了,百天有点低烧,喝了护彤,一会没有烧了,今天晚上又发了高烧,是什么原因呢,该怎么办?
爱心医生:宝宝发烧的原因:儿童突然高烧应特别注意传染病的发生并及时上医院诊断.最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三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夏季最为凶险的传染病之一,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来传播的多为10岁以下儿童.急性中毒型菌痢.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痢疾杆菌主要表现有发烧,腹痛腹泻和解脓血便的症状.在细菌性痢疾中有一种称为中毒型菌痢多见2-7岁的小儿.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伤寒病主要表现有持续高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还有肝脾肿大 皮肤出现玫瑰疹 腹胀腹泻等表现.周以上的儿童应请医生详细检查是否伤寒所致.冬瓜荷叶汤: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的功效每天可饮汤食瓜两次.制法:冬瓜500克洗净连皮切块荷叶切碎加水煮汤.
爱心医生:您好,小孩特别是小毛毛发烧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小孩抵抗力很低,容易合并病毒或者细菌的感染,一般发烧也不要紧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发烧是人体抵抗感染的正常反应,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要担心怕把脑子烧坏了,没事的.武汉同济医学院儿科的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体温不到40度以上,一般是烧不坏脑子的,所以您尽可以放心.不要害怕.一般在38度5以下的发烧都不要紧的,记得给孩子多喂点水.多补充点营养.会好的.小孩的病来的快,去的也快.祝早日康复
查看原文>>问:岁半主要症状:发烧,恶心,前天下午宝宝特别虚弱,不爱动,傍晚呕吐过1次,呕吐物很酸,但吐完后,宝宝好像舒服多了,情绪马上好转了,于是没有给她用药,但晚上12点左右发烧38.7度,就给她吃了一次布洛芬混悬液,凌晨烧退了,但早上起床后又烧到38.4度,又吃了布洛芬,连用了一天;今天早晨发烧到了39.1度,喝了120毫升奶,喝完后吐了一点,过后吃了布洛芬,小儿快克以及小儿罗红霉素,基本退烧了,但不爱吃饭,肚子好像很不顺,不断的放屁;总之,只要吃药烧就退,不吃就发烧,晚上厉害,但宝宝除了前天下午状态不好,其他时间情绪一直很好,没有拉肚子,就是体温忽高忽低,不爱吃饭,请问宝宝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发病时间:前天下午化验检查结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爱心医生:根据您的描述不排除孩子发病前吃的过多消化不良引起的发烧,呕吐,因为孩子首次呕吐时,呕吐物发酸,请您回忆如孩子有饮食过度的情况,基本可以确诊为积食引起的发烧,您可以给孩子用小儿消积丸,王氏保赤丸等药.用药同时给孩子多喝水,可以禁食一天.一般孩子积食引起的发烧,容易反复,使用退烧药退烧后很快体温回升.但是如果您用了罗红霉素和快克,没用布洛芬,孩子就退烧了,而且孩子没有饮食过多的情况,那么孩子可能是胃肠型感冒,可以继续用小儿快克以及小儿罗红霉素两天.根据我的经验,您的孩子为积食的可能性大,建议您首先给予禁食,再用小儿消积丸.注:1.在您不确定孩子是感冒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发烧时,建议您在首次采用退烧药后,到医院请医生诊断,然后根据病因用药,切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感冒药的选择也药根据孩子的症状准确选择.2.孩子还小,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对于小儿的喂养,一定要注意卫生,注意少食多餐,营养均衡,多饮水.
爱心医生:你好,你的宝宝很可能是患了肠胃型感冒了,建议多喝水就行了,这样有利于排出病菌.
爱心医生:赶紧带宝宝去医院就诊~~~~~~~~~~~~不能耽误了!!!!!!!!!!希望她快点康复!
查看原文>>问:我的宝宝晚上开始发烧,体温在38.1至38.5之间徘徊,去医院医生说可能是打防预针的正常反应(宝宝是星期五打的针),我不知道应该注意什么???????
李晓惠护师:如果是除了发热外没有别的症状,可以认为是打预防针后的免疫反应,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热度不高,可以先用物理降温,38.5°C以下可勤些用温水擦浴,用温毛巾擦四肢及背部的皮肤至潮红,每20分钟左右一次,可以有效降温。38.5°C以上推荐用美林退热,效果不错。如果服过美林后一小时还没有汗出及退热的话,体温甚至上升高过39°C,可以用些30%的酒精擦身降温(但小婴儿皮肤幼嫩,酒精刺激性大,故不主张用于小婴儿),如果再不行的话,可能需要到医院肌注退热药了。至于抗生素不主张使用,因为会影响疫苗的作用。 但如果除了发热外还有别的症状,如流涕、咳嗽等,那就要注意是否感冒了,得带孩子再就医了。 不知道这样回答可以解答您的问题了吗?
韩松医师:不提偿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一般若幼儿的肛温及耳温介于38℃~38.5℃时,仅需多补充水分即可,不需要着急地给予退烧药(曾有热性痉挛病史者例外)。当肛温及耳温大于38.5℃,且小孩出现寒颤或手脚冰冷的状况时,应先给予适度的衣服或添加盖被,待手脚温暖后,再依情况给予冰枕或者让宝宝洗温水澡(水温约28℃~32℃),达到退烧散热的效果。 或者使用小儿退热栓给小宝宝退烧,这个药退烧很快,属于外用药,对小宝宝没有副作用。
查看原文>>问:病情描述:不是太严重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去医院化验、检查结果:想要得到的帮助:有什么好办法
袁美芳医师:病情分析:您好!发热是常见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意见建议:目前建议您及早的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明确引起发热的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不要以退热为目的,以免延误病情。
爱心医生:病情分析:一般发烧时手脚会发凉.不能让孩子着凉,洗澡.打了吊瓶最好让他出身汗,这样基本就好了,如果持续的发烧发炎的话,用青霉素肌注或者静脉注射都可以.效果很好的.如果发炎好了以后还是偏大,一般得孩子长大后会变小。意见建议:每次孩子一上火咳嗽,一定要抓紧治疗,不要拖延。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办法。还有平时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以选择给宝宝喝牛初乳,比加一点生命阳光牛初乳,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
爱心医生:体温如果不超过38.5,不伴有咳嗽,身上没有红点出现的话,可以首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用热毛巾擦拭孩子的腋窝、胸脯、额头,孩子的衣扣要松开。大约要15分钟左右,体温开始下降。如果孩子的体温持续不退并伴有咳嗽或身上出现红点,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