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丸 每10丸重约1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5020065 生产企业: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药品概述 用药说明 用药指导
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下消丸
通用名称:下消丸
适应症: 固肾,涩精,化浊。用于遗精,精浊,遗尿,尿频。
主要成分: 莲子 山药 制何首乌 地骨皮 龙骨 金樱子 远志 (甘草制) 茯苓 芡实 莲须 菟丝子 酸枣仁 诃子 泽泻
规  格: 每10丸重约1g
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2.不适用于肝病或心肾功能不全所致之饮食不消化不欲饮食脘腹胀满者 3.不适用于脾胃虚弱者主要表现为身倦乏力脘腹胀满精神不振嗜卧面色萎黄不华便溏 4.不适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 5.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本品不宜久服服药三天无效应到医院就诊 7.不宜与含有人参成份药物同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 次。
贮  藏: 密封。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  忌: 孕妇忌服
生产企业: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加载全部
相关资讯
用药指导
下消丸副作用 病情描述:下消丸副作用[详情]

病情分析:下消丸副作用尚不明确,如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下消丸具有固肾,涩精,化浊的功效,主要用于遗精,精浊,遗尿,尿频的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

更多回答>>
下消丸功效作用 病情描述:下消丸功效作用[详情]

病情分析:下消丸由莲子、山药(麸炒)、制何首乌、地骨皮、龙骨(煅)、金樱子、远志(甘草制)、茯苓、芡实、莲须、菟丝子、酸枣仁、诃子(煅)、泽泻(炒)组成。具有固肾,涩精,...

更多回答>>
请问女性73岁尿失禁,能用下消丸治疗吗? 病情描述:请问女性73岁尿失禁,能用下消丸治疗吗?[详情]

病情分析:老年人出现尿失禁,除了本身膀胱肌肉松弛力下降,还要注意排除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如果伴有尿频尿急,尿灼热感,可以用下消丸。最好经中医师辨证后用药。

更多回答>>
下消丸说明书 病情描述:下消丸说明书[详情]

病情分析:这个药物具有固肾、辸精的作用,用于治疗遗精、遗尿、尿频等病症,服用药物期间患者应合理膳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寒凉性食物,不要饮酒,节制房事,注意休息等。

更多回答>>
上中下消如何用针灸治疗 病情描述:上中下消如何用针灸治疗[详情]

病情分析:上中下消可以通过针灸手足太阴穴和背俞穴。糖尿病患者出现上中下消,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吃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身体过度肥胖造成的,在早期会出现口干口...

更多回答>>
下消化道包括哪些 病情描述:下消化道包括哪些[详情]

病情分析:从解剖学上来分下消化道是以十二指肠的趋势,韧带为线,十二指肠趋势韧带以下均为消化道均为下消化道包主要包括空肠回肠回盲部,生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以及整...

更多回答>>
下消化道包括哪些部位 病情描述:下消化道包括哪些部位[详情]

病情分析: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继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其中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腔回肠和大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更多回答>>
胃出血是下消化出血吗 病情描述:胃出血是下消化出血吗[详情]

病情分析:胃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都会出现大便出血,或者呕血的症状,胃出血属于上消化道出血,通过检查是可以检查出来的,平时可以结合患者的症状,服用一些...

更多回答>>
下消化道出血怎么回事 病情描述:下消化道出血怎么回事[详情]

病情分析:根据身体出现下泄或出血的病变表现情况,应该是身体出现了肠道粘膜损伤感染以后或者是增生会引起的出血的一种状态反应表现,通过胃肠镜等相关检查确诊以后,采取抗感染,助...

更多回答>>
上下消化道的分界处是什么 病情描述:上下消化道的分界处是什么[详情]

病情分析:临床上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区分,一般指的是12指肠屈时韧带,常说的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指的就是胃、12指肠,胆囊胰腺食道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临床上有问题一般都是...

更多回答>>
更多指导
同类药品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是参考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药品库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药品、产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的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