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乙红霉素咀嚼片 聚丙烯塑料瓶,0.1g(按C37H67NO13计算)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391 生产企业: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概述 用药说明 用药指导
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琥乙红霉素咀嚼片
通用名称:琥乙红霉素咀嚼片
英文名称: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Chewable Tablets
适应症: 1. 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性疾病: (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由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轻、中度上、下呼吸道感染,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李斯特菌病,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百日咳,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由白喉杆菌引起的白喉(起辅助抗毒素作用),以及由嗜肺性军团杆菌引起的军团病。 (2)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由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轻、中度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红癣菌引起的红癣等。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淋球菌引起的急性盆腔炎,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孕期泌尿生殖器感染,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成人无并发症的尿道、宫颈或直肠感染,由解脲脲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等。 (4)其他:由痢疾阿米巴引起的肠阿米巴病等。 2.本品可用于预防下列疾病: (1)预防风湿热初发。 (2)预防风湿热复发。 (3)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对心脏瓣膜修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心肺分流、风湿性或其它获得性瓣膜功能障碍、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史或左房室瓣下垂和闭锁不全又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进行牙科和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时,可口服红霉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适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详见说明书)。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琥乙红霉素,其化学名为红霉素2’-琥珀酸乙酯。
规  格: 聚丙烯塑料瓶,0.1g(按C37H67NO13计算)
相互作用: 红霉素与高剂量的茶碱合用可能导致增加血液中茶碱浓度和可能的茶碱毒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减少茶碱的剂量。 1.有报道红霉素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的血浓。 2.有报道红霉素与口服抗凝剂合用可增加抗凝作用。因红霉素与许多口服抗凝剂的相互作用导致抗凝作用的增加,更多见于老年患者。 3.红霉素与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同时使用,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急性麦角毒性,特征是外周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 4.有报道红霉素可降低三唑仑和咪达唑仑的消除率,因此可能增加苯二氮卓类的药理活性。 5.红霉素与被细胞色素P4.0系统代谢的药物如卡马西平﹑环孢素﹑他克莫司﹑环巴比妥﹑苯妥英﹑阿芬他尼﹑西沙必利﹑丙吡胺﹑洛伐他汀﹑溴隐亭﹑丙戊酸﹑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等同时使用,可能提高这些药物的血浓,应密切监控。 6.红霉素与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等同时使用,可能明显改变药物的代谢。偶见严重心血管副作用包括心电图QT/QTC间期延长﹑心动停止等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另外,同服红霉素和特非那丁还偶有致死的报告。 7.来自市场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报告表明红霉素与西沙必利同服,可引起QT间期延长﹑心率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性颤动等,原因可能是红霉素抑制了西沙必利的肝代谢。亦有致死的报告。 8.红霉素可干扰尿道儿茶酚胺的荧光测定。
注意事项: 1.由于红霉素主要经肝脏排泄,红霉素应慎用于肝功能损伤的病人。 2.红霉素可能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恶化。 3.长时间或重复使用红霉素可导致对红霉素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过度生长。如感染严重,应停用红霉素,用其它适当治疗替代。必要时,切口﹑引流或其他外科手术应与抗生素治疗同时进行。 4.有报告认为红霉素在胎儿体内不能达到预防先天性梅毒的足够浓度。在母体内已经过红霉素治疗的婴儿应用适当的青霉素治疗。 5.几乎所有抗生素包括红霉素均有致假膜性结肠炎的报告,程度由轻度到危及生命。因此,重要的是确诊服药后引起腹泻的病人。 6.抗生素治疗会改变结肠正常菌丛,使梭菌过度生长。研究表明由艰难梭菌产生的毒素是抗生素有关的结肠炎的主要病因。 7.在确诊假膜性结肠炎后,应着手治疗。轻度病人通常只须停药。中重度病人应考虑补液﹑补电解质和蛋白质,并用对艰难梭菌结肠炎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8.同服红霉素和洛伐他汀的重病人有伴有肾损伤或无肾操作的横纹肌溶解的报告。因此,同服红霉素和洛伐他汀的病人应小心监测肌酸激酶和转氨酶浓度。 9.本品可用于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需用其它药物治疗。
用法用量: 本品为分散片,可直接用水吞服,也可将本品放入适量水中,搅拌至混悬状态后服用。 1.儿童:年龄﹑体重和感染程度是决定剂量的重要因素。对于中轻度感染,儿童琥乙红霉素的常用剂量为30-50mg/kg/天,分次服用,每6小时服一次。对于更严重的感染,剂量可加倍。如须日服两次,则每12小时服全日剂量的一半。也可日服3次,每次间隔8小时,每次服日剂量的1/3。中轻度感染建议用下表服用: (1)体重10磅一下,30-50mg/kg/天或315-25mg/kg/天。 (2)体重10-15磅,200mg。 (3)体重16-25磅,400mg。 (4)体重26-50磅,800mg。 (5)体重51-100磅,1200mg。 (6)体重100磅以上,1600mg。 2.成人:常用量每6小时400mg。视感染程度,剂量可增至每天4g。如须日服两次。则每12小时服全日剂量的一半。也可日服3次,每次间隔8小时,每次服日剂量的1/3。 (1)对于成人剂量的计算,400mg琥乙红霉素相当于2.0mg硬脂酸红霉素﹑红霉素碱或依托红霉素。 (2)在治疗链球菌感染时,应服本品至少10天。预防有风湿性心脏病史的患者链球菌感染复发,常用剂量为每天两次,每次400mg。 (3)先天性或风湿性或其他后天性瓣膜心脏病患者在进行牙科或上呼吸道外科手术时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术前两小时口服800mg(儿童10mg/kg),在首服剂量6小时后再口服400mg(儿童5mg/kg)。 (4)治疗由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引起的尿道炎:800mg一次,每日3次,连服7天。 (5)治疗初期梅毒:成人:48~64g,分剂量在10~15天内服用。 (6)治疗肠阿米巴:成人:400mg一次,每日4次,连服10~14天。儿童:40~50mg/kg/天,分次服,连服5~14天。 (7) 治疗军团病:虽然最佳剂量尚未确定,据临床数据报告,剂量为日服1.6~4g,分次服。
不良反应: 1.口服红霉素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并与剂量有关。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厌食。肝炎﹑肝功能障碍和/或肝功能试验结果异常可能发生。
(1)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可能引发假膜性结肠炎。
(2)红霉素偶可有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延长QT间期等。
(3) 变态反应有荨麻疹﹑过敏症。皮肤反应有轻度皮疹﹑多形红斑﹑斯蒂文斯-约翰逊综合症,偶有毒性表皮坏死的报告。
(4) 偶有可逆性听力丧失,多发于肾功能障碍和服高剂量药物的患者。
(5) 已有口服本品后,发生肝功能障碍的报告,包括肝酶增加﹑黄疸或无黄疸肝炎。
2.常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并与剂量有关
相互作用: 红霉素与高剂量的茶碱合用可能导致增加血液中茶碱浓度和可能的茶碱毒性,在这种情况下,应减少茶碱的剂量。
1.有报道红霉素与地高辛合用可增加地高辛的血浓。
2.有报道红霉素与口服抗凝剂合用可增加抗凝作用。因红霉素与许多口服抗凝剂的相互作用导致抗凝作用的增加,更多见于老年患者。
3.红霉素与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同时使用,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急性麦角毒性,特征是外周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
4.有报道红霉素可降低三唑仑和咪达唑仑的消除率,因此可能增加苯二氮卓类的药理活性。
5.红霉素与被细胞色素P4.0系统代谢的药物如卡马西平﹑环孢素﹑他克莫司﹑环巴比妥﹑苯妥英﹑阿芬他尼﹑西沙必利﹑丙吡胺﹑洛伐他汀﹑溴隐亭﹑丙戊酸﹑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等同时使用,可能提高这些药物的血浓,应密切监控。
6.红霉素与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等同时使用,可能明显改变药物的代谢。偶见严重心血管副作用包括心电图QT/QTC间期延长﹑心动停止等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另外,同服红霉素和特非那丁还偶有致死的报告。
7.来自市场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报告表明红霉素与西沙必利同服,可引起QT间期延长﹑心率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性颤动等,原因可能是红霉素抑制了西沙必利的肝代谢。亦有致死的报告。
8.红霉素可干扰尿道儿茶酚胺的荧光测定。
禁  忌: 对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正在服用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或西沙必利的患者禁用。 对红霉素或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正在服用特非那丁﹑阿司咪唑或西沙必利的患者禁用。
生产企业: 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加载全部
用药指导
琥乙红霉素咀嚼片有什么用? 病情描述:我父亲最近总是咳嗽,去医院检查了以后,医生就建议我父亲使用琥乙红霉素咀嚼片,说是对我父亲很有用的...[详情]

病情分析:你好,你所说的琥乙红霉素咀嚼片适用于(呼吸系统感染:包括由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轻、中度上、下呼吸道感染,由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所引起的李斯...

更多回答>>
琥乙红霉素咀嚼片的不良反应 病情描述:刘叔叔是一个退休的工人,一直在家休息,这两天突然出现呼吸难受的症状,到了大医院看病,医生一番检查...[详情]

病情分析:口服红霉素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并与剂量有关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厌食肝炎肝功能障碍和/或肝功能试验结果异常可能发生

更多回答>>
更多指导
同类药品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是参考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药品库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药品、产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的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