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这在古代的医书上有很多记载,比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很多家长不理解,脾和肺是两个器官,积食怎么能引起咳嗽呢?这要从中医上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五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
宝宝积食咳嗽,调理脾胃咳嗽自愈
小儿咳嗽常夹积食、痰湿,单单止咳药不管用,因而临床主张重点调理脾胃,顺应脾胃生理特点,恢复脾胃正常功能,痰和积食自去,咳嗽自愈。
一、饮食调理
食疗法是最好的调理的方法,既健康又营养:
1、给宝宝吃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脾。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提示:白萝卜本就是清凉败火的食物,平时经常单独做汤给宝宝喝,但可能是因为味道的缘故,孩子并不爱吃,现在放在粥中,又加了红糖,孩子爱吃多了。
2、白芝麻加冰糖冲泡
宝宝出现积食性咳嗽时,可以用生的白芝麻加冰糖,用开水冲泡,放温后,给宝宝喝。只要喝水,不用吃芝麻,如果冰糖加太多,太甜,可以再加一些白开水稀释。
效果立竿见影,很不错,再通过按摩搭配喝白芝麻水同时使用,效果为佳。
二、药物调理
针对宝宝咳嗽可选择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针对宝宝积食可选择仲景太子金颗粒,它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增食之功效。针对婴幼儿成长发育特征,科学组方,在消积食、增食欲的同时,更注重小儿脾胃调理。
三、按摩调理
1、按揉天突
按揉天突1分钟,天突位于两个锁骨的中心,往骨骼的方向轻轻的用力按揉
2、按揉膻中
按揉膻中1分钟,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按揉肺俞
按揉肺俞1分钟,从肩胛骨两侧往中间推,肩胛骨尽头的凹陷处就是肺俞。搭配分推肩胛骨止咳效果更好。
4、掐四缝处理积食,效果立竿见影
掐四缝10次,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两只手都要掐,同时认真看看这几个手指四缝位置上的血管,颜色深、发紫或发黑的那些血管要重点掐。这个穴位并不敏感,因此掐时要稍微用点力。
四、注意事项
1、宝宝积食要注意饮食清淡
宝宝预防积食,多让孩子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米食、面食,控制肉类、巧克力、牛奶、蛋糕等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量,这些食物比较难消化,会增加脾胃负担。
对新生儿妈妈们来说,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蛋白饮食。吃多了,奶水中也会出现高蛋白,婴儿不容易消化,可能会出现“奶积”。
2、宝宝饮食定时定量,七分饱为宜
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每次以七分饱为宜,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尤其晚上不要吃太饱;
宝宝吃饱了,要让宝宝活动活动,不要一吃饱就坐着或睡着,最好饭后去散散步,这样有助于宝宝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