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人类和疾病作斗争的有利武器,解热镇痛抗炎药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用过解热镇痛抗炎药,由于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了解了此类药物的具体分类,对于以后我们选择此类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目前已经比较明确,人体口服后经过吸收,从而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发挥药效。 目前公认的分类方式是美国的分类方式,把解热镇痛抗炎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乙酰水杨酸盐类,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第二类是非乙酰基水杨酸盐类,代表药物是水杨酸镁、水杨酸胆碱镁、水杨酸钠、双水杨酸酯;第三类药物是非水杨酸盐类,代表药物是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托美丁等。
除了以上的分类方式,有的时候也会看到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物的半衰期长短进行分类。一类是半衰期长的药物,代表药物是萘普生、芬布芬、舒林酸等,患者在应用时每日只需口服2次或1次即可;另一类是半衰期短的药物,此类药物就应该每日给予3~4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给予阿司匹林每日300mg以上剂量时候,则半衰期明显延长。
另外一种分类方式也比较简单,人工合成和天然提取,前者代表药物是非那西丁,这是人工合成的最早解热镇痛药,但是由于其严重的不良反应,目前已经被取代。随后吲哚类及丙酸类解热镇痛药的相继问世,增加了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品种,仅作用强度各异,而作用机制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时,应该关注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剂量过大时,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出血反应;长期的服用对严重肝损害。同时哮喘,鼻息肉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