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人们健康保证的一类重要的药物,顾名思义,其具有解热镇痛、并且大多数的药物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最常用的就是阿司匹林,因此在很多的时候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开展,解热镇痛药的研发一直在进步,出现的新型的药物增加了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品种,但这些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各有一定特点和不良反应,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当中正确的进行选择。
一、乙酰水杨酸:此类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其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因此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另一方面其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患者不适的临床症状,因此应用比较常见。此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如果没有明显的禁忌症,在治疗上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这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因此胃不好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造成胃溃疡的机制主要是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二、保泰松:此类药物的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而解热镇痛作用较弱。因此其主要临床应用是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另一方面,保泰松可以促进体内过多的尿酸排出体外,因此可以可用于急性痛风的治疗。但是由于它的不良反应多且严重,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
三、吲哚美辛:此药物是是最强的环氧酶抑制剂之一,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因为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临床上一般不口服,而是进行外用,例如纳肛。它可以治疗各类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另外对癌性发热及其他不易控制的发热往往有效。但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也要注意预防,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眩晕、血细胞减少及过敏反应,也可引起“阿司匹林哮喘”。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分类,可以从其作用来理解。解热作用此类药物通过抑制中枢PG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正是因为这一作用,其对正常体温几无影响。镇痛作用来说,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慢性钝痛效果较好,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减轻PG的致痛作用及痛觉增敏作用。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时PG合成,而缓解炎症反应,但是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