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常见的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生越来越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真菌的斗争也在不断的进行,自第一个抗真菌药物问世以来,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和放化疗等的普遍使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公众问题,所以合理的选择抗真菌药物对于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临床常用的药物,抗真菌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在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一些古老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水杨酸、碘剂、硫黄等外,抗真菌作用显著的新药有抗生素和合成药两大类。常用抗真菌药按照作用部位分为治疗浅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上相对较多,主要有十一烯酸、醋酸、乳酸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有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球红霉素等。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抗真菌药也不例外,长时间的大量应用容易影响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和肝功能,临床上发现有时候也会造成一过性GPT上升或白细胞下降,不过这个过程是可逆的。5-氟胞嘧啶是通过尿液排泄,如果有肾功能不良的人可在血中聚集,引起中毒。两性霉素B如果长时间的应用也会损伤肾脏,同时会引起血钾降低,少数人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酮康唑应特别注意肝脏受损问题。长期足量的使用会引起血中雄激素水平降低以及肾上腺皮脂功能受到抑制。
随着环境的改变,一些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解了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于疾病的治疗,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一些本身基础疾病较为严重,最好有意识的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现有感染的迹象,实验室检查需要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正确合理的选择抗真菌药物或联合用药,探索并制定出高效、低毒和经济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