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外学者瑞特将孤独症(自闭症)的表现确定为:一是缺乏社会兴趣和反应;二是语言障碍;三是异乎寻常的动作行为;四是起病与30个月内。
今年来,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孤独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1)社会交往障碍;
(2)交流障碍(包括非语言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
(3)活动内容和兴趣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4)智能认知障碍;
(5)其他损害(有些患儿伴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显著异常)。
孤独症患儿的社会交往障碍主要表现是什么?
婴儿期的主要表现: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对人缺乏兴趣,独自一人,不愿看别人,回避目光接触,对母亲和亲人没有依恋感;2—3个月时不会笑,4—5个月时对母亲的亲吻没有反应,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没有期待被抱起的表示,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不会像正常小儿一样咿呀学语,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
幼儿期的主要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愿与人交往,对陌生人不陌生、对亲人不亲;不会与父母和其他人有眼对眼的对视,不注视人,呼之无反应;不与小朋友一块玩耍,更不可能与周围的小朋友建立友谊;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寻求安慰。
学龄期的主要表现:症状较轻的患儿,上学后,可能对父母、同胞有友好的感情,但是,仍然不能与人进行主动的交流;对他人的情绪缺乏理解与反应,不能根据社会交往场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成年后的主要表现:婴幼儿期没有进行正规治疗和特殊训练的患儿,成年后缺乏社会交流技能,甚至不能建立恋爱关系与结婚。
孤独症患儿在感知觉上有那些障碍?
孤独症儿童还有兴趣狭窄,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及感觉、动作和智能障碍。
兴趣狭窄: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迫行为。主要表现为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时不会玩想象力的游戏,但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电话机、沙发);对一些无生命物体如纸盒、易拉罐常产生依恋,如果把这些物品拿走的话,则会哭闹不安;对动画片不感兴趣,而常常迷恋于看广告、天气预报;对游戏及生活环境一成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焦虑不安;喜欢旋转,或喜欢看转动的物体,或重复排列某一种物品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