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和寒湿困脾的区别有哪些

2020-06-10 08:20:26

胥小鹏 主治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

临床诊断上,脾阳虚证和寒湿困脾证具有相似的症状,比如脘腹胀满、肢体水肿、泻下稀薄等,而且还具备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大家在自己判断病情时,往往不能分辨这两个病证,都笼统归为湿气过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脾阳虚与寒湿困脾之间的区别。

1、病因、病机的不同

脾阳虚归属于虚证,多是由脾气虚发展而来的。饮食失调、劳累过度、忧思久病都会长期损伤脾气,导致脾气虚。脾气虚再进一步累及脾阳,使脾的健运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水湿内停中焦、阴寒内盛等问题。

寒湿困脾归属于实证,多是由外邪侵犯人体而来的。寒湿困脾证指的是水湿内侵、阴寒袭体、寒湿相合,共同壅滞于脾胃的证候。产生此病证的原因一是长期待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二是经常远行涉水、坐卧湿地;三是多有冒着雨睡出行等举动。

2、病证的症状不同

脾阳虚与寒湿困脾虽然都有大便不成型且泄泻不爽的表现,但由于疾病发展趋势的不同,具体征象也是存在不同之处的。

对于舌象来说,两者都是舌色白、有点腻,但脾阳虚的舌质胖大、舌体润滑、舌的外围伴有齿痕;寒湿困脾的舌质相对正常,舌苔多为腻苔。除此以外,其他不同还有:脾阳虚证嘴唇颜色偏淡白,眼袋不深或微微发青,腰腹往下特别是脚踝部位水肿严重(阴水),脉象沉迟无力;寒湿困脾证嘴唇颜色和平常一样,没有眼袋,水肿的形势是全身上下的蔓延(阳水),脉象濡缓。

3、治疗方法的不同

脾阳虚和寒湿困脾都可以使用燥湿、祛湿、化湿药,但组方配伍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脾阳虚证在治疗方面使用大量补益药配伍少量化湿药。一般使用制附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温暖脾阳、使脾健运。

寒湿困脾在治疗方面使用大量燥湿药配伍少量散寒药。一般使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大腹皮、茯苓、紫苏梗、制半夏等,燥湿行气、散寒和胃。

以上就是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的不同之分。虽然脾阳虚证与寒湿困脾证具有一些相似的症状,但治疗上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因此建议大家在感到身体不适时,要去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专业的、恰当的诊治,不要自行诊断病情,以免造成身体上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