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症

2013-05-09 17:42:13

丁英波 副主任医师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症又称契-东综合征,是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所以是很难见到的疾病之一。多是近亲结婚后,生下的孩子才会得这种常染色体隐性疾病。

发病原因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有近亲婚配史,为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发病机制因其白细胞胞质内有粗大颗粒,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其白细胞内有大块异常颗粒,主要是一种巨大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这些异常颗粒主要结合在溶酶体酶上,亦可结合在其他细胞上。它们使吞噬细胞趋化性减弱,杀菌功能缺陷,故患者容易感染。

异常颗粒除见于中性粒细胞与其他一些白细胞外,还可见于眼、皮肤、脑下垂体、周围神经及胃、肠等组织细胞中,以至发生色素稀释,从而有畏光、眼球震颤、皮肤及毛发颜色变化。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正常,吞噬后释放过氧化氢也正常,但对某些细菌杀死作用延迟。由于溶菌酶的释放与进入,使吞噬小体功能不全或无效。

临床表现

1.局部白化病自幼眼睑、四肢皮肤白化,畏光,眼球震颤。皮肤呈石板样颜色,有时出现小而软的结节。

2.反复感染自幼易发生皮肤、呼吸道化脓性感染,也有病毒及真菌感染而导致死亡。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瘫、感觉丧失、小脑性手足不灵、发作性行为异常及智力迟钝。

疾病诊断

1.外周血进行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因为中性粒细胞易破坏,血清溶菌酶活性增高。中性粒细胞(包括早及中幼嗜酸、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过氧化物酶阳性颗粒和嗜天青Dohle小体样颗粒,大小不一,直径2~5μm。淋巴及单核细胞中也有此颗粒。

2.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游走性和趋化性功能不全,杀菌力低下,吞噬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环核苷酸测定:cAMP含量显著升高(7~8倍于正常人),cGMP含量降低。血清溶菌酶含量升高。

3.骨髓象细胞中有空泡,偶见被吞噬异物,有的胞核较固缩。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症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只要注意有家族史的患者,怀孕之后做孕检,就可以避免生出患该病的孩子,同时要避免近亲结婚。就可以很好避免了。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健康指南
什么是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症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症又称契-东综合征,是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一般疗法   (1)加强护理和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
  加强护理和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感染: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避免近...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和弥漫性恶性淋巴瘤。...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白癜风 系后天性皮肤白斑,不累及眼睛。   2.无色素痣 常沿神经节段分布,单侧,无遗传因素...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细胞内溶酶体异常。白细胞的趋化性、吞噬和杀菌功能缺陷,晚期患者可呈全血细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