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鉴别

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CCMD、ICD和DSM三个诊断系统都有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有关本障碍的定义和诊断归属基本一致。但是相对而言,DSM-IV对PTSD的界定更为全面且具体。美国诊断标准(DSM-Ⅳ-TR)美国《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修订本》(Diagnostic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TR),缩写为DSM-Ⅳ-TR。在DSM-Ⅳ-TR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从A到F6个大项,其中A为事件标准,B、C、C为症状标准,E为病程标准,F为严重标准。各项标准分别如下:A、患者曾暴露于某一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二种:⑴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涉及到真正的或几乎招致的死亡或严重的损伤,或者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躯体完整性遭到威胁的事件;⑵患者有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注:如是儿童,则代之表现为紊乱或激越的行为。B、以下列1种(或多种)的方式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⑴反复闯入性地痛苦地回忆起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觉。注:如是幼儿,反复地进行表达创伤主题或一些有关的游戏。⑵反复而痛苦地梦及此事件。注:如是儿童,可能是令人可怕的梦而讲不清内容。⑶似乎创伤事件正在重现的动作或感受(包括这种体验、错觉、幻觉、及分离性闪回发作于再现之时的感觉,包括发生了意识清醒时或酒醉时)。注:如是幼儿,可出现特殊创伤的再现。⑷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⑸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生理反应。C、对此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在创伤前不存在这种情况),如下列之3项以上:⑴努力避免有关此创伤的思想、感受、或谈话。⑵努力避免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⑶不能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⑷明显地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⑸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⑹情感范围有所限制(例如,不能表示爱恋)。⑺对未来没有远大设想(例如,不期望有一个好的职业、婚姻、儿女、或正常生活享受)。D、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在创伤前不存在),表现为下列2项或以上:⑴难以人睡,或睡得不深;⑵激惹或易发怒;⑶难以集中注意;⑷警觉过高;⑸过分的惊吓反应。E、病期(B、C及D的症状)超过1月。F、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国际诊断标准(ICD-10-E)在2007年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修订本》(ICD-10-E)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的和/或延长的反应,这类事件几乎能使每个人产生弥漫的痛苦(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它犯罪活动的受害者)。人格特质(如强迫、衰弱)或既往有神经症性疾病的历史等易感因素可降低出现这类综合征的阈值或使其病情更重,但用这些易感因素解释症状的发生既非必要也不充分。典型的症状包括: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不断地在闯入的回忆(“闪回”)或梦中反复再现创伤,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乏,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一般而言,有可能使患者想到原来创伤的线索都是害怕和回避的对象。偶尔可见戏剧性的急性暴发恐惧、惊恐或攻击,这些由一些突然唤起对创伤或原来反应的回忆和/或重演的刺激起扳机作用而促发的。通常存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失眠。焦虑和抑郁常与上述症状和体征并存。自杀观念也非罕见。另一个使情况复杂化的因素是过度饮酒和服用药物。创伤后,发病的潜伏期从几周到数月不等(但很少超过6个月)。病程有波动,大多数病人可望恢复。少数病例表现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本障碍的诊断不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它发生在极其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的6个月内。但是,如果临床表现典型,又无其它适宜诊断(如焦虑或强迫障碍,或抑郁)可供选择,即使事件与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给予“可能”诊断也是可行的。除了有创伤的依据外,还必须有在白天的想象里或睡梦中存在反复的、闯入性的回忆或重演。常有明显的情感疏远、麻木感,以及回避可能唤起创伤回忆的刺激。但这些都非诊断所必需。植物神经紊乱、心境障碍、行为异常均有助于诊断,但亦非要素。中国诊断标准(CCMD-3)中国诊断标准是由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中,2008年7月由卫生部修改了病程。其诊断标准如下:⒈主要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⑴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⑵持续的警觉性增高;⑶持续的回避;⑷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⑸对未来失去信心。少数病人可有人格改变或有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从而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⒉症状标准:⑴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⑵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⑶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②易激惹;③集中注意困难;④过分地担惊受怕;⑷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人与事;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⑤选择性遗忘;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⒊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⒋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2008年6月修订此条)。⒌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上述三个诊断标准,是基本接轨的。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专家答疑

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是什么 什么是“心因性反应”?什么是精... 急性心因性反应的治疗??? 心因性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怎样克制... 心因性反应症是怎么回事,能治好... 反应性精神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反应不宜长期服药是指多长... 不知道是不是心因性尿频 心因性精神障碍引起的病,有不敢... 我这种属于心因性震颤吗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