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中脾大症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

女  2016-01-27 17:04:06

病情描述:

— 我父亲十多年前患了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在天津血液研究所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小板控制在一定水平。出院后一直靠羟基脲维持。— 今年3月,因房颤、房扑住院,血液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为958.4(参考范围为100 ~ 300);白细胞计数为23.05(参考范围为4 ~ 10);血红蛋白浓度为73(参考范围为120 ~ 160)。B超显示肝胆脾胰未见异常。— 出院诊断为:1.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右心房扩大; 阵发性心房纤颤 室上性早搏 心功能三级2. 高血压病2级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4. 重度贫血5. 白细胞增多症待查— 出院后,在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对血液进行分析,血小板手工计数为1180(参考范围为100 ~ 300);白细胞手工计数为33.9(参考范围为4 ~ 10),骨髓穿刺诊断意见为:骨髓增生活跃,粒、巨核两系增生明显,原始细胞占5%,粒系可见核分叶过多、核畸形,红系增生减低,血小板散在及成堆可见、NAP明显增高。考虑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之后一直每半个月输一次血(羟基脲一直维持在一片/天,增量会恶心乏力)— 5月28日检查血液,血

病情分析: 您好,白血病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1)肝、脾、淋巴结肿大:T细胞ALL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2)骨关节疼痛:胸骨压痛是常见症状之一。
   3)神经系统白血病:多发生在白血病的缓解期,ALL比AML发病率高。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郁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5)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6)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 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 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 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

一、多发人群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占成人白血病的20%;一般人群中,大约每10万有1至2个人患有该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二、临床分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缓慢,根据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大约有90%病人诊断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至4%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三、疾病症状
  因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很多病人没有症状,尤其在早期的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症状。包含有:
  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
  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
  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
  以上是对“血液病中脾大症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显示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