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问医生>药品资讯> 药品新闻>正文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瑞派替尼入医保,给晚期患者打了一针强心剂

胃肠间质瘤 发布时间:2023-09-08 15:37:18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的肉瘤,确诊时往往已经发生转移,无法手术切除,依赖于靶向药物治疗。但传统靶向药会出现耐药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新型靶向药瑞派替尼的出现缓解了这个局面,为晚期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今年3月1日起,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开始落地,无疑是给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打了一针“强心剂”,提升了晚期患者继续治疗的信心。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靶向药物革新推动GIST步入“慢性病”范畴

  以前,人们认为胃肠间质瘤属于软组织肉瘤,但随着病理技术的发展,逐渐认识到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虽然不是癌但也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

  GIST在发病初期通过手术切除的效果最佳,但是由于起病隐匿,部分首次就诊的患者就已经发生肝脏或腹腔其他器官的转移,即使手术切除了也很难满足治疗需求。加之约40%-50%的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因此急需寻求新的治疗模式。

  后来,人们对“胃肠间质瘤是什么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发现GIST的发生与c-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靶向治疗应运而生,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特别是新型靶向药瑞派替尼,缓解了传统靶向药长时间使用后的耐药问题,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被国内外各大指南纳入四线治疗药物。靶向治疗标准疗法从一线到四线,不断更新迭代,推动着GIST逐渐步入“慢性病”范畴,如同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一样。

  事实上,晚期患者只要接受规范化治疗,有很大机会实现“带瘤生存”。即使胃肠间质瘤发生转移,治疗效果也要好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所以,各位患者朋友们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瑞派替尼纳入医保目录,给晚期患者打了一针“强心剂”

  今年3月1日开始,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四线治疗药物瑞派替尼逐渐进入各地的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价格降幅约60%,加之不同比例的医保报销(各省市具体政策不同),患者购药的自付费用从每月4万左右降至几千元,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根据各省市政策,瑞派替尼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多数省市获得医保报销,患者可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购药,并享受医保报销价格。大家可以咨询主诊医生,或留意当地医保局发布的官方信息。

  天津的何女士今年70岁,2016年被确诊为小肠间质瘤,手术后接替服用了传统靶向药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但皆由于耐药而不得不停药,且复发过两次。2022年11月起,何女士开始服用新型靶向药瑞派替尼,目前病情稳定。在瑞派替尼进医保之前,一个月4万元左右的治疗费用,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目前何女士每月自付仅需约3700元,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心理压力和家庭经济负担都大大减轻,因此更有信心面对今后的治疗了。

  胃肠间质瘤出现复发或转移确实不幸,但我们也依然有很多靶向药物可以使用。再加上目前一线到四线靶向药均可获得医保报销,缓解了患者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我们呼吁患者朋友们重拾治疗信心,及时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实现长期“带瘤生存”,甚至超过十年、二十年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相关资讯
相关药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