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精神障碍患者怎么办

  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泛指精神病科的所有疾病。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型精神障碍等。家有精神障碍患者怎么办?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下。


目录 1.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2.精神障碍会造成哪些不适 3.精神障碍怎么办 4.家有精神障碍患者怎么办 5.精神障碍患者的9大饮食注意事项

1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生物学因素(35%)

  1.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单基因遗传,一般认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了精神障碍的"危险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症为例,即使是单卵双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终生患病率约1%,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终生患病率也只有10%左右。

  2.中枢神经感染与外伤。

  心理、社会因素(25%)

  1.人格:人格障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障碍。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碍。而且某些人格障碍与特定的精神障碍有密切联系。

  2.应激:应激一般只是精神障碍的诱因,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如急性应激障碍)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心理学角度:

  意识论:精神分析。

  认知论:认知分析。

  行为论:行为分析。

  老年性痴呆(20%)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侮默氏症,是一种综合征。65岁以后发病。起病虽缓慢,但病变却在悄悄地不停地进行,表现为智力机能低下,病人不如以前那样灵活,记忆力明显减退,进入医学上所谓的"遗忘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一阶段),遇事多遗忘,常常借助于笔记,刚刚办完的事就忘得一干二净。继则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定向力大受影响,词汇变得非常贫乏,难以想起恰当的用语(原先不是这样),进入医学上所谓的"混乱期"(老年性痴呆的第二阶段),出现严重的定向障碍,分不清夫妻和父母,出现明显的焦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妄想、幻觉日趋明显。气脑造影可见脑室扩大。目前认为,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原因很多,其中很主要的一条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大脑皮层的萎缩。

2精神障碍会造成哪些不适

  1、单纯型: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缓慢,早期常不易发现,可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易疲劳、软弱无力、失眠、读书成绩下降、孤僻、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有时会误认为患者思想不开朗或性格问题。

  2、青春型: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情感喜怒无常、行为幼稚、愚蠢、冲动,性欲、食欲亢进等。

  3、偏执型:多发病于青壮年或中年,起病较缓慢,最初表现为敏感多疑,如感到周围有人议论自己、排斥自己,以后会逐步坚信不移自己的想法形成妄想,其行为和情感活动也会受幻觉、妄想的支配。

  4、紧张型:目前很少见,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较快,以木僵状态多见,病人言语运动抑制、不饮不食、肌肉紧张固定于某一姿势、对环境无反应,甚至会出现突然起床,无目的地伤人毁物,然后又突然躺下。

  5、混合型(未分化型):难以归类为上述4型的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此型目前最多见,约占60%左右。

3精神障碍怎么办

  精神病治疗

  设法脱离致病环境,消除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加强精神治疗。保持心理平衡,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预防各种反应性精神障碍。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可改善症状并防止恶化或复发。伴有焦虑和抑郁的病人可予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对服药依从性很差的病人,长效抗精神病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其他治疗:

  对有敌意、攻击、自杀隐患的病人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监管和住院治疗。

  心理干预常配合药物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不要支持或反对病人的妄想观念,也不要让病人马上改变他自己的想法,不要质问,以免病人认为医生与迫害他的人站在一边。心理治疗者还要指导家属如何对待病人。

4家有精神障碍患者怎么办

  【情志护理要点】

  1.创造安全舒适的病室环境 病室安静整洁,严禁在患者面前讲刺激性语言,严禁态度粗暴;不要将过喜或过悲的事情告诉患者。

  2.经常接近患者,与其谈心,了解患者心态,给予其帮助鼓励,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3.对认知错觉者如怀疑食物中有人放毒时,可让患者共同进餐,或要求与别人调换食物者,则应设法恰当地满足其要求,以解除其疑虑,取得其信任。

  4.对有自杀自伤轻生念头患者,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多加巡视,必要时日夜专人守护。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使其改变不良心境,树立乐观情绪;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引导其思维,从而转变其精神状态。

  5.迫害妄想者常恐惧不安,甚至有出逃的可能。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仔细研究其原因,耐心说服解释,必要时有人陪伴,以减轻其惊恐心绪。

  6.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情,可采用喜胜忧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保健护理】

  1.用药 长期服药者按时服药及复查,不宜自行停药或减量。家属应看护患者服药,服药后要观察片刻,以免患者用探吐法拒服药物。

  2.饮食宜选择清热、祛痰、疏肝、安神作用的食品,一般予普食即可。重视食物的花样品种,尽量注意色、香、味。

  3.运动 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体力和脑力活动。坚持治疗服药,配合气功及体育疗法,发作未完全控制前,不宜单独外出、游泳、登高、开车等。

  4.生活起居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外出时,随身带有注明姓名、诊断、住址及联系方式的联系卡。培养兴趣爱好,如练习书画、听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淡化不良情绪。

  5.情志 了解家庭及社会环境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人员的工作,取得配合,对患者要关心爱护,对患者的各种病态不可讥笑,不要议论。尽量减少诱发因素。

  6.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5精神障碍患者的9大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水果蔬菜,切忌随意进补,如人参、鹿茸

  早期精神分裂症可能已有氧化应激和细胞的损害,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防止神经元氧化损害。水果和蔬菜产生的5-羟色胺还起着催眠和减轻焦虑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往往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便秘,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对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大有益处。

  2、增加镁的摄入量

  精神病常缺乏镁,尤其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如长期服用西药,易引起骨质疏松,除注意给予高钙饮食外,还应注意镁的摄入。

  3、提倡低糖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家属应当给予患者低糖饮食。因为倘若在生活中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就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

  4、多吃奶制品,精神病患者尽量不食用兴奋性食品,如咖啡、烟、酒

  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较少,牛奶营养成分齐全,是蛋白质、钙,维生素A、B2、B6,尼克酸的良好来源。牛奶内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构成与鸡蛋近似,含钙量高,而且含有乳糖、优质蛋白质等促进钙吸收的营养物质,使钙的吸收率达到87%,加之牛奶具有促进睡眠,改善情绪的作用,尤其适合精神疾病患者食用。

  5、忌食带刺、带骨的鱼

  忌食带刺、带骨的鱼(可用鱼丸、鱼片、鱼糜、鱼松、鱼羹等),忌用带骨的肉类, 用有壳的食物和带壳的硬果类,以免病人自伤。

  6、忌食助热动火的食物

  狂躁型病人多有火热现象,如面红耳赤、大便秘结等等,所以忌食助热动火的食物。除辛辣食物外,羊肉、牛肉、狗肉等亦当禁忌。可选食泻火通便饮食,如绿豆汤、清凉饮料、多纤维蔬菜等。

  7、禁止服用一些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大蒜、咖喱、桂皮、茴香、芥末、浓茶、咖啡等,这类食物会增加神经兴奋性,尤其是躁狂型精神病患者应该更要注意。

  8、多吃海产品,禁忌给患者高热量食物,如狗肉、鹿肉等

  民间不少人认为精神病患者不能吃鱼类等海产品,吃了会引起病情复发或波动。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海产品包括藻类植物、软体动物及鱼类,都含有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参加磷脂膜合成,补之对精神分裂症有益无害。

  9、禁止喝酒

  精神病患者应禁止喝酒,及含酒精类的饮料及食品。其中的乙醇对脑神细胞有刺激性,对精神病患者危害很大;

相关搜索
慢性酒精中毒常见的精神障碍
慢性酒精中毒常见的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
什么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什么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