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是父母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了,如果新生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医治起来是非常麻烦的,毕竟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都没有我们成年人那么强,所以一旦出现了疾病,在采用药物治疗上面是要非常谨慎的,要小心一些药物带给婴儿副作用才行。
目录 1.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2.新生儿脐疝的症状 3.新生儿脐疝怎么处理 4.治疗新生儿喉喘鸣六种方式 5.新生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1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那么如果新生儿出现了脐疝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行呢,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脐疝,脐疝在临床上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怎样的,最后才能知道如何处理脐疝。
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指婴儿的腹壁筋膜在脐部的发育缺陷。按人种划分,非洲裔宝宝的发病率比较高。早产儿常见,小于1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甚至能高达75%。
患脐疝的宝宝有什么症状
脐部可见到一个小凸起,特别是在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等腹腔内压力升高的时候,凸起更加明显。而宝宝安静下来以后,凸起多半会缩小或自动消失。这种凸起是宝宝的肠管或大网膜从脐部没闭合的小洞冒出而产生的。
得了脐疝该怎么办
保守治疗。基本上的原则都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指家庭护理。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哭闹、腹部用力,减少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发生。
动手做一个小脐贴。如果父母不愿意冷眼旁观,听之任之,很想帮宝宝做点什么,专家建议可以剪一个大一点的硬纸片(比脐部大一圈),用棉花把硬纸片裹上,做成一个软软的棉片,对准宝宝的脐部,用婴儿腹带把纸片勒住。这样能有一个阻止肠管等从脐部突出的阻力,又不至于伤害宝宝的皮肤。
其实脐疝宝宝的护理都是一些辅助办法,也是给家长心理的安慰。而自愈,还是要靠时间和宝宝自己。
什么情况该去就医
4岁还没有痊愈时。如果宝宝到了4岁左右,脐疝还是没有自愈,而且脐环缺损仍然比较大(直径>1.5厘米)的话,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医生会为宝宝人为修补缺损。
发生嵌顿时。嵌顿是指肠管从脐部突出但不能自动还纳(缩回)。脐疝宝宝发生嵌顿非常罕见,因为大多数脐疝很容易就能够还纳。
如果宝宝平卧安静入睡后,轻轻挤压他的脐疝,并不能按回去,或者发现脐疝处皮肤发红,宝宝伴有哭闹厉害,腹痛表现,都应该早去医院。
特别提醒:如果“脐疝宝宝”合并患有其他外科疾病,除非脐环直径>2.0cm,一般无需一并手术治疗,因大多数脐疝可以自愈。
(TIPS)
自助测量脐疝直径:脐疝一般不会危害宝宝的健康,但如果妈妈对脐疝一直比较紧张,妈妈也自己可以自己在家测出脐环的缺损直径。方法是在宝宝安静熟睡时,妈妈把手指伸到脐环缺损位置,能摸到一个硬边儿,测出大概直径。
忌用贴硬币等“土办法”
医生不提倡用创可贴、胶带把硬币贴住肚脐的方法。因为硬币坚硬,容易伤害宝宝,金属接触皮肤容易过敏,而且孩子皮肤比较嫩,胶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2新生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3新生儿脐疝怎么处理
在儿科门诊,有位年轻的母亲着急的抱着小宝宝,边给医生看边诉说:“我的宝宝出生25天了,这几天突然肚脐很鼓,哭闹时增大,不知怎么回事?”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小宝宝腹部有以脐部为中心的圆形突出物,用手按压可回纳。医生检查完告诉这位母亲,宝宝患“脐疝”了。
婴儿脐疝属先天性的。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咳嗽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环处突出而形成脐疝。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不易发生嵌顿。往往当小儿哭闹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安静时则还纳入腹腔,包块消失,皮肤正常。绝大多数脐疝患儿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1岁内自愈。
怎样处理这种可以回纳的脐疝呢?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脐疝较小者多能自愈,不需治疗。如果患儿的疝囊较大,哭闹时突出明显时可用胶布加压粘贴法:先在腹部涂以安息香酸酊,以保护皮肤及增强胶布粘性,加压使疝囊还纳,并推挤两侧腹壁,使脐部皮肤松弛出现纵行皱褶,用宽胶布条自一侧腹中线牵拉粘贴到对侧腋中线处,将脐部皮肤固定在胶布条下,以阻止疝囊外突,有助于自愈。并且注意保护局部的皮肤清洁,胶布一般1-2周换一次,应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便秘、咳嗽等引起脐疝突出的诱因。但经保守治疗后,脐疝仍不愈合直径超过1.5厘米且已满2周岁者,或者发生嵌顿的脐疝宜用手术治疗。
4治疗新生儿喉喘鸣六种方式
如何治疗新生儿喉喘鸣: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预防感冒、腹泻等诱发因素,多晒太阳,预防并发症发生。先天性单纯性喉喘鸣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只需加强护理,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至18~24个月后随着喉腔增大,喉组织渐变正常,喉鸣即渐消失。嘱其家长平时注意预防受凉及受惊,以免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痉挛,加剧喉阻塞。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给予足量钙剂,及时添加辅食等辅助治疗,如发作较重,吸气困难,可调整婴儿体位,取侧卧位可减轻症状,并对症治疗。
2、喉头水肿者严重者,使用地塞米松及10%葡萄糖酸钙消除水肿;个别患儿可使用解痉平喘药物。偶有严重喉阻塞者,可行气管切开术。
3、神经性喉喘鸣对于神经性喉喘鸣可试用东莨菪碱,剂量从小剂量开始,每次0.02mg/kg静脉滴注,1次/d,若无效可逐渐加量至每次0.04~0.06~0.08mg/(kg·d),用至喉喘鸣症状消失。
4、有呼吸道感染时有肺炎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可使用机械通气;肺部听诊有痰鸣,给予超声雾化吸痰以及经常拍背、做好呼吸道护理等。
5、低钙性喉喘鸣婴儿性手足搐搦症中所见的喉痉挛至喉喘鸣,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
6、手术治疗先天性喉、气管发育异常,大血管异常及先天性喉囊肿、肿瘤等引起呼吸困难者均须及早手术治疗。声门下狭窄的治疗须根据梗阻程度而定,轻者不需特殊治疗,俟喉腔增大后症状自然消失,重者须作气管切开术。
5新生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新生婴儿体温多少才正常?一般来说,宝宝体温维持在36-37℃最好,因为这个时候耗氧量最低,又能保证宝宝的正常生理代谢。但由于新生宝宝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爸妈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
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是宝宝发热了。其中,体温波动于38℃左右是低热,体温在39℃以上是高热,如果宝宝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的是长期发热。
上面的基础体温是指直肠温度,即从新生儿肛门处测得的,一般口腔温度比肛温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比口腔温度低0.3℃-0.5℃。宝宝的体温是在肛门量的,又在基础体温之间,则宝宝体温完全正常,如果是在腋下或颈部量的,则表示宝宝已经是低热了。
刚出生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会较差,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当环境温度改变程度超过宝宝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宝宝体温过低或者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