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怎么治才能好

  小孩子发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事,是平日里孩子因为着凉加上洗完澡之后,不听话没有穿衣服都有可能会突然造成发烧的现象,虽说现在的夏天天气比较炎热,可是很多孩子还是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让家长少不了的担心着急,接下来的文章中小编的介绍一下,小儿发烧怎么治才能好?下面看看吧。

目录 1.为什么秋季宝宝易发烧 2.小儿发烧3天不退小心肺炎 3.小儿发烧怎么治才能好 4.小儿推拿治疗发烧 5.小儿发烧腹泻能艾灸吗

1为什么秋季宝宝易发烧

  1、耳鼻喉发炎

  秋季干燥,宝宝容易上火,耳鼻喉的问题通常会有发炎现象,所以会有红肿的产生,是一种病毒感染。症状多变,常见的有发烧、咳嗽、流鼻水、喉咙红肿(宝宝通常不愿意进食)等。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该疾病容易并发中耳炎、耳突炎、肺炎等,也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2、感冒

  秋季宝宝容易感冒,不论一般感冒或流行性感冒都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细菌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症状不一,发烧、食欲下降、肠胃不适、拉肚子、耳鼻喉等问题都有。医师会给予“症状治疗”药物,加上多休息与多喝水,通常3~5天就可以痊愈。但若照顾不当,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等,就会有高烧39℃以上的危险。

  3、穿太多、发牙热、夏季热

  这类原因所引起的发烧通常是短暂而无危险,但确是许多家长容易疏忽的。只要宝宝活动力和精神状况均佳,食欲也不错,宝宝身体有发热现象,可能只是穿得太多或室内温度太高了,只要改善现况,通常就不会再有过热的问题了。

2小儿发烧3天不退小心肺炎

  据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一般发病较急,常先出现发烧、咳嗽、食欲不振、哭闹,接着则会出现气喘、鼻翼扇动、面色苍白或口唇发紫等症状。新生儿则表现为吸吮力差、呛奶、口吐泡沫、呼吸又快又浅、皮肤青紫色等。孩子年龄越小,体质越差,病情就越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如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加重,有的还可出现惊厥。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病情容易疏忽,总觉得孩子这次咳嗽和上次好像差不多,既然上次吃了点药就好了,那这次也应该没事,很多孩子就是在家长这种心理的作用下,病情才愈发严重。所以,一旦孩子在咳嗽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发热的症状,或是精神变差、不愿动、食欲不振、呼吸突然变快,家长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与警惕,及早去医院检查。

3小儿发烧怎么治才能好

  小儿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因此不必急于采取降温退热措施。但是小儿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发烧时,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

  有的一见有点烧,就赶快给吃退烧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同时,任何疾病引起小儿发烧都有一个过程,病情的治疗也需要一段时间,对疾病应综合治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一下子将体温降下来,不久就又会回升。

  对 小儿发热,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小儿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小儿头面及胸部。

4小儿推拿治疗发烧

  1、开天门

  眉心至前发际成一条直线。两手拇指指腹面着力,沿着小儿的眉心交替向上推至前额发际处50次。开天门可以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推坎宫

  坎宫就是指眉弓,从眉心其沿着眉棱骨向眉梢成一条横线。用双的拇指指腹从小儿的眉心向两侧的眉梢处分推50次。推坎宫可以疏风解表,醒脑明目,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烧、惊风等病症的治疗。

  3、推三关

  三关位于小儿双手前臂的桡侧缘,即为阳池穴到曲池穴形成的一条直线上。用拇指或者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外侧缘),自腕横纹向肘横纹推约300次。推三关,性温热,可以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可以用于治疗一切虚寒病症,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小儿发热有很好的退热效果,但需要注意,外感风热所引起的发热不宜使用。

5小儿发烧腹泻能艾灸吗

  1、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2、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3、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