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根据发病原因有经气管感染、血源性感染和多发脓肿及肺癌等堵塞所致的感染。肺脓肿也可以根据相关的病原进行归类,如葡萄球菌性、厌氧菌性或曲霉菌性肺脓肿。自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肺脓肿的发生率已大为减少。
《金匮要略》首提肺痈病名,并列专篇进行论述,对其临床特点、病因病机、立法选方及用药均有详细论述。如《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记载“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并提出“始萌可救,脓成则死”的预后判断,以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在治疗上提出以葶苈大枣泻 肺汤用于脓肿尚未形成,肺气壅塞,咳嗽喘逆者;以桔梗汤用于脓肿已成,浊唾腥臭,吐脓如米粥者等以祛邪排脓为主的治法。唐《千金要方·卷十七·肺痈》创用苇茎汤以清热排脓,并指出服后“当有所见吐脓血”。《外台秘要·卷十》列有“肺痈方九首”,其中“疗肺痈经时不瘥”的桔梗汤,是由《金匮要略》桔梗汤化裁而成,近世多用于肺痈经久不愈,气血衰弱者。尤其在明、清以后对肺痈的认识更为深入,在临床症状的观察,预后的判断,治疗原则的确立,治疗方药的扩充等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为对肺痈的认识渐趋统一,在病名、证候、治疗等方面趋向规范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