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6 08:45:39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是常见的难治的胆道疾病。主要是胆汁中含有的胆红素,在代谢过程中沉淀的晶体逐渐向下移动到肝内胆管,从而形成肝内胆管结石。多数患者除腹痛外,还出现腰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疲劳、体重减轻,甚至感染引起的发热等症状。引起肝内胆管结石通常包括以下几类原因,如下所述。
1.胆汁排泄障碍:由于肝脏胆汁中胆汁炎症导致胆管狭窄,使得胆管远端胆汁无法排出,胆汁被堵塞后,很容易形成结石。有些结石在肝脏内形成,有些在肝脏外形成。
2.饮食结构:患者长期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饮食上不均衡、不规律也会引起肝内胆管结石的产生。
3.寄生虫感染:患者生活在边远、生活条件差的地区,加上常吃生蔬菜、生水果,饭前饭后不洗手,或有吃生鱼片的不良饮食习惯,就容易在体内滋生胆道细菌和寄生虫感染。这些细菌和寄生虫可以在肝脏中定植并导致结石的产生。
4.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有先天性胆管扩张,胆道扩张后,胆汁流出非常缓慢,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就会形成结石。此外,如果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化性胆管炎,它可能会积聚到肝脏的分支胆管中,导致胆汁排泄不良也会引起肝内胆管结石。
综上,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可能是胆汁排泄障碍、饮食不规律、寄生虫感染和先天性胆道扩张疾病。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无症状,如果患者反复出现腹痛、黄疸和发烧等症状,则需要在医院积极治疗。平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摄入油腻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均衡饮食结构和多进行身体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