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后的排病反应 足三里穴在哪

2023-01-03 11:45:41

张章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对中医有一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使用艾灸来调理,身体就一定要熟悉身体的保健大穴,这不仅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身体的保健大穴又与足三里穴最为出名。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足三里穴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哦。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胃肠功能、下肢的运动能力、外科疾病、身体虚劳等症状。他的位置在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取穴方法我们可以把手掌放在膝盖骨的位置,虎口包着膝盖骨,这时候五指的无名指的凹处就是足三里穴了。足三里血的调养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使用艾灸,也可以使用针灸,还可以使用拔罐的方法。几乎所有的人在按摩足三里穴后都会有疼痛感,即使在穴位没有疼痛感,穴位的旁边一指到二指处都会有阿是穴,这种情况则会非常疼,因此大家在取血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和寻找。

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足三里穴是最适合艾灸的方法来调养的。艾灸我们可以选择纯艾叶的艾条来艾灸,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如果精神不够集中那么要避免选择悬灸的方式,相对来说,温灸器的选择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我们都知道艾灸穴位,身体都会有反应,其实足三里穴也是一样的。一般来说艾灸足三里的排病反应多数体现在肠胃、身体精力这些方面,当然,这也并不是固定的,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因为足三里穴是保健大穴,因此都是冲着身体的主要问题去改善,大家不妨多注意观察。

人体的保健大穴除了足三里穴、还有涌泉穴、三阴交穴等,在艾灸足三里穴后可以同时艾灸其他的穴位来配合调养身体。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艾灸来调理身体,大家一定要注意坚持,最少需要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坚持才能看到身体的变化。当你感觉到艾灸没有效果,不妨坚持几天再看看。

寒痹健康指南
寒阻经络与寒痹的区别有哪些
众所周知,寒阻经络和寒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寒阻经络主要是因为寒凝血瘀和经脉阻滞,导致气血不通畅导致的疾病。寒痹是指寒气和邪气偏重的一种痹证,需要到中医科检查出病因,通过中药调理治疗。平时在生活中多休息,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等。...
风湿寒痹是怎么引起的 认识风湿寒痹的四个病因
风湿寒痹在生活中很常见,中医认为这种疾病主要是感染风湿寒邪所引起的,居外环境阴冷潮湿、不注意关节保暖、长期在野外工作、夏天贪凉吹空调等都是风湿寒痹症的主要诱因,要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平时就要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
风寒痹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风寒痹阻主要表现为腰、腿、远身体端的冷痛重着、扭转不利,与寒凉、潮湿的环境变化息息相关。治疗时可以采用中药内服与中药外用、药物罐拔罐、针灸穴位、运动锻炼等方法。由于风寒痹阻证病程绵长,建议大家从日常调理着手,注意饮食、多加锻炼,减轻疾病的痛苦。...
寒痹和湿痹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患有寒痹或湿痹等疾病,但是他们经常把这两种疾病混为一谈。其实,虽然寒痹和湿痹都是风湿类疾病,但是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寒痹和湿痹的区别体现在诸多方面,当人们深入地了解寒痹和湿痹后,就能轻易地将它们辨别出来。...
风寒痹症如何治疗
风寒痹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候,这种病变是指风寒邪气导致的经络不通的病变,临床患者发病较为缓慢,只有在病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治疗风寒痹症的方法有三种,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
风寒痹症的调养方法有哪些
风寒痹症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病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关节肿胀疼痛,而且受寒的时候症状会加重,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也要注意日常的调养,首先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寒着凉,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祛风散寒、疏通血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