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低下怎么治

2022-12-28 17:38:16

林宁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甲低、甲减属于中医学“虚劳”、“水肿”、“五迟”等病的范畴。患者呈阳虚气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肿之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无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发脱落、浮肿、头晕、嗜睡、纳差、腹胀等,部分患者有贫血、女性则月经紊乱,严重者出现危证粘液性水肿昏迷。

中医治疗

甲状腺疾病多因肝郁火伏,以致激动肝火,或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而引发。其发病机理与经、孕、产、乳等生理功能失调及体质因素等一定关系,体内阴阳乖戾,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形成基本病变,若迁延日久,引起血脉瘀阻则由气、痰、瘀三者合而交结为患。本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1.痰热互结,气血雍滞

由于肝气久郁化火,灼液成痰,痰热互结,壅塞中焦,气机失畅,血脉不行,久则痰瘀互结,凝于颈部,发为瘿肿。

2.脾虚湿停,痰水凝聚

由于患者平素肾阳虚,体内多痰多湿,阳虚刚内寒,水湿之邪停留体内,无以温化,则寒痰水湿互结,凝聚不散,聚于颈下,成为瘿肿。

西医治疗

甲状腺原泡上皮细胞的生产功能是合成并且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增强组织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活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当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时,若为婴儿则生长非常缓慢,长骨发育迟缓,骨骺不能及时闭合,以致身体矮小、脑发育障碍,智力低下,故称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的影响同样是很重要的,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出现感觉迟钝、说话缓慢、疲倦思睡等。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全身代谢活动下降,以致引起临床综合症,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表现在男性生殖系统方面,可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成熟推迟、副性征落后,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在女性可有月经下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治疗方面,一经确诊,就及时治疗。常用方法是应用甲状腺粉(从动物甲状腺制备的一种粗制剂),成人开始剂量要小些,从每日0.015~0.03克开始,两三个月内逐渐加量至每日0.12~0.24克,以后根据病情决定停药时间。如果为准确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剂量,可采用纯甲状腺素或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此外还可以根据症状,施行对症治疗。

中医对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而表现性功能障碍者,可采取温肾健脾,调和气血方剂予以治疗。

治疗简介:

1.一般治疗: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食欲不振,适当补充稀盐酸。

2.替代治疗:TH替代治疗。

左甲状腺素(L-T4、优甲乐)25-50ug/d一次顿服,2~3m后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调整用量以长期维持。

干甲状腺:20~40mg/d一次顿服,2~3m后根据甲功测定调整用量以长期维持。

3.粘液水肿性昏迷治疗:静脉注射L-T3.40~120ug,以后每6h 5~15ug,患者清醒后改为口服。无注射剂者给予T4片25~50ug/次或干甲状腺30~60mg/次,经胃管给药,每4~6h一次,清醒后改为常规替代治疗。适当补充体液及病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优势中医治疗中药或西药治疗各有优势,采取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众多的中西医治疗措施中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总的趋势,采用西药替代疗法补充甲状腺素,结合中医辩证施治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这种疗法不仅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且被众多病例证实,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该疗法不仅大大减少了甲状腺素药物的用量,减少了西药的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中药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可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为患者找到了希望。而对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危象患者,更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以往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多为终生替代疗法;采用纯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甚至消失,对西药逐渐减量直到停用西药,继以中药巩固疗效,复查甲功在正常范围之内,则可将中药减量停药。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是目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彻底根治甲状腺炎、甲减、甲低等甲状腺疾病的希望所在。